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圣贤学校《历史》教学设计授课时间授课人罗晓锋授课题目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工具ppt教学内容与步骤方法创设情境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复习导入新课讲解教学活动意图师:展示光绪帝像。光绪(1871—1908),4岁即位,终身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中。他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生:观察光绪帝像。师:在内忧外患前,你认为27岁的光绪帝应该怎么办?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结论:光绪帝不愿做“王国之君”,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国家危亡。自主、探究引出课题:一、“变则存、不变则亡”师:在要不要变法的问题上,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生:由两组学生中选出的代表宣读他们从媒体上找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课前准备好的)师:如果你生活在1895年,你会支持哪派观点呢?生:参照书上75页的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在辩论中加深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师:总结归纳。结论: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变法;要变法,就先要变革政治体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从公车上书开始,然后再成立学会,加大宣传力度,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二、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内,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条除旧步新的诏令。你认为它新在哪里呢?生:仔细阅读变法的条文内容。学生逐条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例如:“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清制,严禁士民干政。而这里的“民”,则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让他们取得参政、议政的权利,这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总结:这是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使中国摆脱贫弱局面的方案。它使当时的中国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生:体会融入世界大潮的含义,发表见解。师:这个方案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三、戊戌政变:出示图像,简介谭嗣同。生:读《狱中题壁诗》。师: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于1898年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政措施。(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引申提问:你是怎么看待戊戌变法的。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结论: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图片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在老师的陈述中了解此人,思考问题,为回答做准备。培养学生从书本、网络等媒体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狂潮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摆脱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这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的中国人所追求的。它是学生认同的,也是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问题的潜在因素。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说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比能力。也是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层理解。当时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与时俱进。谭嗣同在刑场上的表现,领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加深对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的认识。归纳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反思
本文标题: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