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
1连加、连减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简便竖式的写法。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光盘。预习设计:1.竖式计算45+1780-592.自学例1,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看懂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校对预习作业1。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30+40+20=2+30+5=70-30-20=17-7-5=14-9-2=3.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索。(预设19分钟)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3.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2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解答。[板块一]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连加、连减。[板块二]1.出示学习提纲,要求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2.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2)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3)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3.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板块三]1.关注正确率。2.关注学困生。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4.追问: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提问: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再问: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四、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1页1、2、3、4题。3五、板书设计:连加、连减19+27+26=?分步竖式连写竖式(略)4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难点: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光盘。预习设计1.竖式计算54+26+15=90-58-24=2.自学例2,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校对预习作业1。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索。(预设14分钟)1.交流例2中的内容,思考:(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交流竖式计算。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3.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5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板块一]昨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加减混合运算。[板块二]1.出示学习提纲,要求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2.(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2)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3)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3.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交流明确: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到结果。教师巡视。小结: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板块三]1.组织练习时突出竖式的简便写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3.教师关注学困生。能口算就口算。4.使学生认识到:第2问中的还剩的棵树就是第1问中求到的结果。5.关注第2问的求法。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2页1、2、3、4题。6六: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38+42-33=?1、分步竖式2、连写竖式7练习一教学内容:第5页的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难点: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预习设计:完成书本第5页第1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1.回忆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预设15分钟)1.校对预习作业。学生口答答案。2.出示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出示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1.出示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板块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小朋友能正确、快速地计算相关的题目。[板块二]练习设计:补充8+22=34-8=45+7=90-6=67-30=47+9=2.教师巡视,要关注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时出现的典型8错误,并对错误原因进行适当分析。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左右两题每条线上数的特点。[板块三]1.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2.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洁的解题思路四、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3页第1、2、3题。五、板书设计:练习一9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课本第6、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量同样的实际问题。2、通过合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量同样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意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学例3.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2、提问: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实际操作。1、学生可以用圆片摆一摆。提醒学生圆片摆时要一一对齐。2、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比较不同的摆法,都要抓住两串彩珠相差4个这个条件。4、小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出两行小棒,再根据题中的提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五、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六、课堂小结10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补充习题P4页。板书设计:加减法实际问题11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课本第8、9、1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经验,发展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意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例4。1、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谈话:想一想,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解决实际问题。(1)、求小华做了多少朵?1、求小华做了多少朵?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2、让学生完整地读一读。3、操作:第1排摆圆片表示小英做的朵数,可以怎样摆?小华做的朵数怎样摆?摆时应注意什么?(一一对齐)学生动手摆一摆。4、组织交流,指名上台操作。5、怎样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第2排的圆片数可以看作哪两部分?6、检验:用小华的朵数减去小英的朵数,看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3朵。(2)、求小平做了多少朵?1、提问: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2、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列式计算。3、集体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124、怎样检验?5、比较:比较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处,为什么不同?6、小结并揭示课题。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想想做做第1题。先画一画,在解答。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2、想想做做第3题。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3、让学生读一读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五、总结评价,点拨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1、想想做做第4题。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板书设计:加减法实际问题13练习二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第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斯文能力。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揭示课题。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2.练习计算(1)出示85-27-3945+29-36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说明:如果两步都要用竖式笔算,竖式连着写要简便一些。(2)思考练习二第1题要求: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就可以补用竖式笔算,直接可算得数。(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