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章_比较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比较教育学主讲:高士兴教学要求及作业旷课两次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不允许参加考试。平时成绩占50%,卷面成绩占50%平时成绩由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讨论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讨论等环节构成。讨论问题采取自选和教师指定方式。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是最早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他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中指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大致范围。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想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指出:“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一)研究目的比较教育从19世纪学科萌芽时期,其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后来随着国际接触频繁,各国也向其他国家介绍本国经验和成就。但是主要目的一直没有变。(二)研究对象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政治思想教育等等问题。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包括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2.时间: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比较教育是其空间研究,是横向研究;3.空间: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是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过去以国家(社会制度、地理区域划分、文化区域)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研究。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三)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比较法。这里所说的比较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比较方法,是方法论的体系。(第二节详述)(四)学科的基本性质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与中间科学之争:由于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使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性质产生了质疑。但是我们来看,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教育结果等。外国教育:研究本国以外一国或多国的教育制度,包括区域研究。国际教育:研究那些为了达到国际交流和了解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发展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我们国家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教育三者没有严格区分。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意义)(一)作为科学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工作的认识;2.吸取外国教育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提供借鉴;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二)作为课程专业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及基本原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基本原则:1.求是性原则:一切从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着的教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一早的教育规律性。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唯感性论和唯生产论;2.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检验真理(通过本国的实践鉴别某项结论的适用范围);通过实践发展理论。3.系统性原则: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教育系统的结构性;教育系统的层次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4.过程性原则:重视来龙去脉;注意质量结合;真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5.全面性原则:全面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全面分析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分析研究教育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五大原则的辩证关系:1.求是性原则要求人们抱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实践性原则向人们指出探求真理的途径;3.系统性原则要求人们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教育现象作多维度的静态分析,认清教育系统方方面面的本质特征;4.过程性原则要求人们从历史到现实,从量变到质变,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多视角的过程分析,把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全面性原则要求人们进一步深入教育现象的内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探索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原则,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方法论系统。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区域研究室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一)区域研究: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二)问题研究: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一)调查法:参观访问(现场观察法);问卷法(调查者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材料的一种方法);人类学田野研究(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二)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运用文献法收集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资料,抽样,鉴别,整理,分析等阶段;抽样分为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单元抽样;使用该方法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代表性、重要性和充足性。(三)比较法:1.按照比较的不同角度分为两类: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交叉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四)分析法:1.广义的分析概念,包括形式逻辑分析(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和演绎等)和辩证逻辑分析(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所比较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可使分析精密化,定性分析是为了判明事物的本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一)选择比较主体;(二)广泛收集材料;(三)初步比较分析;(四)筛选补充材料;(五)深入比较分析;(六)作出比较结论;(七)验证所得结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_比较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