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胶体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思考:(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观察、辨认、回答。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思考后得出结论: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仔细观察后回答: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观察实验,叙述现象。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看书自学,找出答案。胶体按分散剂分为:液溶胶(溶胶)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了解胶体分类。【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2.制取硅酸胶体3.制取碘化银胶体【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会产生硅酸凝胶。【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分组实验: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KI+AgNO3=AgI↓+KNO3Na2SiO3+2HCl=H2SiO3↓+2NaCl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对照课本找出错误。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随堂检测】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蔗糖水(B)肥皂水(C)碘酒(D)碘化砷胶体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产生布朗运动(B)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____,然后_______。1~2两题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板书设计第二章第八节胶体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二、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分类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5.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KI+AgNO3=AgI+KNO3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评价分为两部分:1.定量评价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2.定性评价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评价项目评价标准等级(权重)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知识与能够准确的表述出胶体的概念,并知道如何确定胶体分散系;10853掌握胶体的主要性质以及凝聚方法;10853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10853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过程,提高探究问题过程的能力。1085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10853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胶体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8642情感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8642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10853学生获得踏实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8642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864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本文标题:胶体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