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手册
东南大学医院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手册一、什么是脑血管病?二、什么是脑卒中?三、脑卒中的分类有哪些?四、我国脑卒中的趋势?五、脑卒中的危害?六、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七、脑卒中和高血脂症有何关系?八、脑卒中与糖尿病有何关系?九、脑卒中与心脏病的关系?十、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有什么关系?十一、有哪些症状时可能得了脑卒中?十二、有卒中症状后自己应该怎么办?十三、身边的人突然出现偏瘫了该怎么办?十四、如果家里人患有脑卒中该怎么护理?十五、预防脑卒中的饮食营养原则?十六、脑卒中后有球麻痹的患者家属如何帮助他进食?十七、康复治疗从什么开始好?十八、康复治疗是否是越早越好?十九、康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二十、脑卒中后患者情绪不好怎么办?二十一、什么叫卒中后抑郁症?该怎么治疗?二十三、脑卒中患者是否每年需要定期挂水治疗?二十四、预防脑卒中用中成药好还是西药好?二十五、阿司匹林是否终身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该怎么办?二十六、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二十七、脑卒中患者有哪些运动疗法?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时指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包括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炎、肿瘤、外伤和血液病等,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除了单一危险因素是来自严重的遗传缺陷(如多基因障碍)外,一般认为脑卒中主要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或相互作用所致。二、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7):1。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寒冷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我国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症状一般持续在24小时以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三、脑卒中的分类有哪些?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型痴呆等。四、我国脑卒中的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很多人由于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五、脑卒中的危害?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平均约为180/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120/10万人口。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至少在2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最低也要超过150万人。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脑血管病让人更为可怕的是它的高致残率,这一点要超过癌症、心脏病等任何疾病的危害。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但其中四分之三都要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患者一旦得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非但不能再工作,常常还要陪上一个人护理,时间一长,患者本人感到痛苦,家属也被经济和精神上两副重担压得不堪重负,痛苦难当。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六、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东亚人群(中国、日本等)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国家人群的1.5倍。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其他靶器官损害,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且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当血压水平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故应积极降低血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血压水平在正常高值的人群尤为重要。下图为高血压患者防治及预防脑卒中的生活干预表。防治高血压的生活干预措施目标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在20~24。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戒烟、限酒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15~20g,孕妇不饮酒。七、脑卒中和高血脂症有何关系?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降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160mg/dl)时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所以完全素食也是错误不可取的。应根据患者有无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血脂水平决定治疗方式。患者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步骤,必须贯穿治疗的全过程。TLC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300mg/d)的摄入、选择能加强降低LDL效果的食物,如植物甾醇(2g/d)和可溶性粘性纤维(10~25g/d)、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单纯TC增高或以TC、LDL增高为主的混合型患者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单纯TG增高或以TG增高为主的混合型患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必要时测试肌酶,避免发生肌纤维溶解症的副作用。八、脑卒中与糖尿病有何关系?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3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九、脑卒中与心脏病的关系?脑的血液也是由心脏和血管供应,并且人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娇气的器官,重量不足全身重量的1%,但是却占据了血流量的15%,耗氧量则是全身的20%,并且存储比较多的后备能量,必须完全依靠血液里的氧气和血糖来供应能量,所以当有心脏病的时候,大脑往往也会出问题,同时伴有血管的问题,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心和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心脏病和脑卒中之间面对的是相同的敌人,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其相对危险度均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心房纤颤能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当这些血栓脱落时,随血液流动进入到脑血管里,阻塞脑血管就会产生脑卒中。房颤分为瓣膜型房颤和非瓣膜型房颤,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有0.8%的人发生脑卒中,6年内发生卒中者约为10%。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一旦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并根据情况服用药物预防性治疗,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十、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有什么关系?脑卒中发作季节性明显。高发季节在春、夏或秋、冬季节变化时,在天气变冷时特别是冬春季节,血管收缩明显,血压增高,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增加,所以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减少户外活动。夏季天气较热,血管相对处于扩张状态,一般人认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会减少,其实也不尽然。当周围气温较高时,人体大量出汗降低体温,体液大量丢失,血液浓缩相对粘稠也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对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夏天是要避免大量出汗,并要及时补水。十一、有哪些症状时可能得了脑卒中?卒中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走路偏斜;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视物模糊、重影,可发现向某一侧不能转动眼球。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不合时宜做一些反常的举动,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当怀疑脑卒中时你可以按照眼、口、手、脚的顺序观察自己是否发生了卒中:(1)症状突然发生。(2)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3)双眼向一侧凝视。(4)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5)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6)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7)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十二、有卒中症状后自己应
本文标题: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6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