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绪言一、A1/A2型1.药效学是研究(E)A.药物的疗效B.给药途径C.药物质量D.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药动学是研究(D)A.药物政策B.给药途径C.药物质量D.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3.药物应用的目的不包括(D)A.治疗B.诊断C.预防D.损害人体健康E.计划生育4.药物应用护理研究内容不包括(C)A.药物作用B.临床应用C.药物质量标准D.用药护理E.不良反应5.药物治疗过程涉及人员不包括(E)A.护士B.医生C.药师D.患者E.药品研制人员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一、A1/A2型1.属于药物抑制作用的是(D)A.肾上腺素升高血压B.尼可刹米使呼吸加快C.地高辛强心D.阿托品使腺体分泌减少E.咖啡因缓解疲劳2.下列何种给药方式发挥吸收作用(A)A.口服地西泮镇静催眠B.口服硫酸镁导泻C.注射普鲁卡因用于浸润麻醉D.酒精皮肤消毒作用等E.克霉唑外用治疗脚气3.属于预防作用是(D)A.右美沙酚镇咳B.异烟肼治疗结核病C.氢氯噻嗪利尿D.健康人群注射甲流疫苗E.肾上腺素抢救过敏性休克4.属于对因治疗的是(B)A.阿司匹林退热B.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C.苯巴比妥抗惊厥D.吗啡镇痛E.氨茶碱平喘5.出现副作用的剂量是(C)A.极量B.中毒量C.治疗量D.大于治疗量E.无效量6.那一个是与用药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D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以上都是7.药物的副作用是(E)A.难以避免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8.6-P-GD缺乏的病人服用磺胺、伯氨喹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称为(C)A.后遗效应B.毒性反应C.特异质反应D.变态反应E.副作用9.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A)A.耐受性B.耐药性C.成瘾性D.快速耐受性E.特异质反应10.某病人晚上服用催眠药后,次日早上(血药浓度已低于催眠浓度)病人还处于嗜睡状态这是药物的AA.后遗效应B.继发反应C.毒性反应D.副作用E.高敏反应11.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C)A.麻醉药系指能暂时引起机体痛觉消失,以便于手术的药物B.对烟酒的依赖属于成瘾性C.麻醉药品是指具有身体依赖性的药品D.精神依赖性药物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E.麻醉药品停药产生戒断症状,再次使用药物症状也不消失.12.关于停药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E)A.停药反应又称反跳现象B.有停药反应的药物停药应逐渐减量C.有停药反应的药物突然停药会使病情加重D.药物均有停药反应E.停药反应系长期用药引起的药物反应13.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B)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药物脂溶性强弱14.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C)A.对受体无亲合力,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有亲合力和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合力而无内在活性D.对受体无亲合力和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激动药作用相似15.李某,男,55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炎入院,医生给予氨苄西林静脉滴注,第二天病人皮肤出现药疹、瘙痒。该病人出现何种不良反应(E)A.副作用B.急性中毒C.继发反应D.药物过敏E.过敏体质16.苏某,男,65岁,患肺结核,医生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治疗,用药三个月后病人出现了耳鸣,继而听力丧失并有肝功能损害。这是患者出现了(E)A.副作用B.继发反应C.后遗作用D.变态反应E.毒性反应17.方某,女,49岁,患胃溃疡数年,近来发作加剧,伴有反酸,医生给予氢氧化铝口服以中和胃酸,这种药物治疗是(B)A.选择作用B.局部作用C.吸收作用D.预防作用E.对因治疗18.胸膜炎患者咳嗽应用镇咳药是(D)A.心理治疗B.对因治疗C.预防作用D.对症治疗E.以上均不是二、A3/A4型(19-20题共用题干)吕某,女,52岁,因患失眠症,每晚服用地西泮5mg即可入睡。三月后服用此量却无法入睡。19.这是因为机体对药物产生了(A)A.耐受性B.成瘾性C.副作用D.毒性反应E.继发反应20.该患者服用的药物属于(B)A.麻醉药品B.精神药品C.毒性药品D.非处方药E.解毒药(21-23题共用题干)病人王某,因破伤风入院,意识清醒,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抽搐。医生给予青霉素+抗毒素治疗。21.用此药物目的是(B)A.局部作用B.对因治疗C.对症治疗D.预防作用E.以上均不是22.此患者用青霉素前必须要(E)A.测血压B.测量呼吸C.记录尿量D.安慰病人E.做皮肤过敏试验23.患者用青霉素前采取此措施是避免(C)A.后遗效应B.依赖性C.过敏反应D.毒性反应E.副作用三、B1型A.交叉耐受性B.不良反应C.耐受性D.抗药性E.躯体依赖性24.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病人不利的反应B25.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亦降低A26.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戒断症状E27.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D28.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效逐渐减弱,须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CA.预防作用B.对因治疗C.对症治疗D.不良反应E.药物依赖性29.林可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属于C30.健康人群注射乙肝疫苗属于A31.长期使用链霉素引起耳聋属于D32.长期应用吗啡会导致E第三节药物代谢动力学一、A1/A2型1.药物首关消除会发生在哪一种给药途径后(B)A.肌内注射B.口服给药C.舌下给药D.静脉给药E.气雾吸入2.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形式是(E)A.滤过B.胞饮C.易化扩散D.膜泵转运E.简单扩散3.药物在体内吸收的速度主要影响(B)A.药物产生效应的强弱B.药物产生效应的快慢C.药物肝内代谢的程度D.药物肾脏排泄的速度E.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4.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C)A.静脉注射B.舌下含服C.口服给药D.肌肉注射E.雾化吸入5.药物肝肠循环主要影响(D)A.显效快慢B.药物分布C.作用的强弱D.作用持续时间E.吸收程度6.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其(A)A.暂时失去药理活性B.代谢加快C.转运加快D.排泄加快E.作用增强7.与影响药物分布无关的因素是(B)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给药途径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D.体液pHE.血脑屏障8.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是(D)A.单胺氧化酶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C.辅酶ⅡD.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E.水解酶9.如药物与药酶诱导药合用后其效应(A)A.减弱B.增强C.不变D.消失E.以上都不是10.下列何种情况下药物在远曲小管重吸收高而排泄慢(A)A.弱酸性药物在偏酸性尿液中B.弱碱性药物在偏酸性尿液中C.弱酸性药物在偏碱性尿液中D.尿液量较少时E.尿量较多时11.药物t1/2不具备下列哪项特点(E)A.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B.作为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C.预计药物显效时间D.预计药物消除时间E.预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2.t1/2为2.5h的药物,一次给药后经多长时间会被消除95%以上(D)A.2.5hB.4.0hC.8hD.12.5hE.24h13.地高辛t1/2是36h,每日给药1次,达到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应该是(D)A.24hB.36hC.3天D.5至6天E.48h14.药物t1/2的长短取决于(B)A.药物吸收速度B.药物消除速度C.药物代谢速度D.药物转运速度E.药物的分布速度15.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C)A.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B.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C.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D.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E.药物的消除过程已完成二、A3/A4型(16-17题共用题干)患者李某,男,52岁,晚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性疼痛紧急就诊,医生诊断为:心绞痛。医嘱硝酸甘油治疗。16.硝酸甘油起效最快的给药方法是(A)A.舌下含化B.吞服C.嚼碎后含一段时间D.掰碎后吞服E.用酒送服17.护士给病人采用的给药方法依据是(C)A.减少副作用B.避免毒性反应C.避免首关消除D.防止过敏反应E.避免刺激胃肠道(18-20题共用题干)某男,因误服巴比妥类药后,医生给予洗胃、吸氧及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治疗。18.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意义(C)A.防止巴比妥类药蓄积B.促进巴比妥类药生物转化过程C.加速巴比妥类药排泄D.减少后遗效应E.产生协同作用19.巴比妥类药中毒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理论依据(D)A.干扰机体酶的活性B.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C.缩短半衰期D.碱化尿液和血液可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E.防止进入血脑屏障20.为减少巴比妥类药吸收,应选何种洗胃液(B)A.5%醋酸B.2%—4%碳酸氢钠C.葡萄糖D.蛋清E.牛奶三、B1型A.药物作用发生快慢B.药物的药理活性C.药物作用持续时间D.药物的分布E.药物的代谢2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D22.药物在肾脏的排泄速度影响C23.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速度影响A24.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影响E第四节影响药物效的因素一、A1/A2型1.药物产生作用最快给药的方法(B)A.口服B.静脉注射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直肠给药2.硫酸镁利胆常用的给药方式(D)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皮下注射D.口服E.舌下含服3.护士在给病人发药时液应注意的问题是(C)A.助消化药饭前服B.止咳糖浆服后多饮水C.强心苷类药服用前测心率D.发汗药服后不宜饮水E.健胃药饭后服4.药物的治疗量为(D)A等于最小有效量B大于极量C等于极量D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E在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5.关于极量描述正确的是(C)A.用药达到极量已引起药物中毒B.极量属于剂量较小,疗效差的用药剂量C.极量是指出现最大治疗效应的用药剂量,超过极量有可能引起药物中毒D.用药超过极量也不会中毒E.医嘱超过极量,护士可直接执行6.在隔一个t1/2给药一次时,为迅速达到Css可将首次剂量增加(C)A.半倍B.一倍C.二倍D.四倍E.十倍7.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称为(B)A.耐药性B.耐受性C.依赖性D.成瘾性E.个体差异8.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哪项除外(D)A.药物剂型与剂量B.给药途径与时间C.联合用药D.耐受性E.药物相互作用9.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失效,可能是因为(A)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C.产生耐受性D.产生耐药性E.首关消除改变10.比较药物产生相同水平的疗效所需的剂量大小,称为(A)A.效价强度B.效能C.内在活性D.半数有效量E.半数致死量11.药物在足够大的剂量时所产生的最大作用(B)A.效价强度B.效能C.内在活性D.亲和力E.治疗指数12.安慰剂是一种(E)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B.阳性对照药C.口服制剂D.使病人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和安慰的药物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剂型13.药物滥用是指(D)A.医生用药不当B.未掌握药物适应症C.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14、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B)A.吸收后和血浆蛋白结合B.体外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肝药酶活性的抑制D.两种药物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E.以上都不是15、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的目的是(E)A.增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B.增加药物在受体水平的拮抗C.增加药物的吸收D.增加药物的排泄E.增加药物的疗效16、遗传异常主要表现在(E)A.对药物肾脏排泄异常B.对药物体内转化异常C.对药物体内分布异常D.对药物胃肠吸收异常E.对药物引起的效应异常17.丁某,女,37岁,因近日出现尿急、尿痛、尿频而就诊,医生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庆大霉素+碳酸氢钠静滴。两药伍用目的(D)A.产生拮抗作用B.减少不良反应C.减轻肾毒性D.增强抗菌作用E.延缓耐药性产生18.患者,49岁,欲做肠道镜检,之前医生嘱其口服硫酸镁用导泻。此作用(D)A.吸收作用B.选择作用C.预防作用D.局部作用E.以上均不是19.患者江某,女,52岁,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年,医嘱应用胃舒平治疗,
本文标题:第一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6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