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1、课程标准以及活动建议:节名小标题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第一节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七大洲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四大洋第二节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2.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2、本章内容整体分析第一章“陆地和海洋”是学习本册教材,乃至整个世界地理的基础,这是因为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两种基本形态,陆地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人类21世纪的“主战场”,同时,海陆的分布直接影响着世界的气候、世界人口和聚落的分布、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本章的学习尤其是学习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的基础,不了解地球上海陆的分布,就无法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各地多样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本章主要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海陆分布”,首先介绍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这两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比例。然后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对于这部分内容,《标准》中要求“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为此教材特意安排了两道习题,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认真填图。本章第二节“海陆变迁”专门讲述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为了解释这种现象而创立的板块构造学说。教材从活动“小海龟新家的改建方案”人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让他们树立地球表面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观念,并且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单解释世界上某些著名山系的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分布等。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要让学生知道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陆漂移”,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运动过程。教材特意安排了一个在水中吹气使紧贴在一起的纸板分开的实验,这个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陆漂移,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教学时千万不能对它简单处理,而应组织学生踏踏实实去做。本章的课题是“寻找海陆变迁的证据”,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世界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关系以及世界海陆位置变化的证据,认识海陆变迁理论的正确性,弄清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并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有计划地检查进度。在本章最后,要求根据分析整理的资料,写出一个小报告。3、各节内容分析第一节“海陆分布”,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四大洋几部分。教材首先从“探索”人手,通过地球和月球照片颜色的比较,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一个“水球”。接着讲述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并得出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在“七大洲”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介绍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基本概念,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地图说明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七大洲,教材特意安排了阅读――“各大洲名称的由来”。对于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尤其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教材也做了介绍。对于四大洋,教材介绍了概况,并主要从面积和深度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教材安排了阅读――“太平洋名称的由来”。对于海陆变迁,《标准》要求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开展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游戏。教材为了达到达个要求,让学生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在本节复习题中专门安排了两道习题,让学生在世界空白地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在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上填出六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第二节“海陆变迁”,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教材从探索开始,安排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二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沧海桑田的变化”部分内容不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证据。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教材均以“阅读”和“思考”的形式呈现,因为这部分内容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完全掌握。“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讲述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故事之后,教材用一页的篇幅从南美洲和非洲陆地轮廓、古地层、动物的相似性三方面,证明大陆漂移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教材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有关大陆漂移的小实验,此实验充
本文标题:第一章陆地和海洋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6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