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三、学情分析学生刚上初中,都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开始可能普遍很积极,求知欲望强,但是心理却很脆弱,遭受挫折很容易失去信心;这个阶段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性也都比较有限。四、教学策略及方法直观教学法五、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六、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七、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习题设计)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学生思考,回答、分析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极半径赤道半径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5、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三、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七、板书设计亚里士多德提出地球应该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亲眼目睹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八、教学反思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备课时间:2014年8月31日上课时间:2014年9月3日
本文标题: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6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