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1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2学习内容•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3一、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一)对体育锻炼的界定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身体活动是个上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产生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锻炼以及职业劳动。4体育锻炼则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份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5(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6《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的标准7(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8(1)智力正常;(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3)情绪稳定而愉快;(4)意志健全;(5)行为协调;(6)人际关系适应;(7)反应适度。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9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位英国医生曾经治疗过一位妇女,这位妇女是个很难对付的病人,她描述自己正经受着最剧烈的身体疼痛。然而医生却没有发现任何证明她身体疼痛的症状。给她开了一些轻度到中度的止痛药,但病人仍然认为这些药没有任何疗效。于是,在一次治疗中,医生表情严肃地拿来一片巨大的药片,用钳子夹着使药片尽量离开自己的身体,把药片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并告诫病人应该在嘶嘶声停止后把药水一口一口慢慢喝掉。这一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立刻有效地制止了这位妇女的疼痛。但是,她并不知道,这只是一片大个的维生素E胶囊。10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重要组成部分。(三)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11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研究者认为,长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上比短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通过提高知觉和运动系统的总体速度来提高精神运动的速度。学习运动技能尤其对儿童身体知觉能力和技能知觉能力的准确性有明显的影响。12一些研究发现,有氧锻炼可提高老年人的心算速度。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年老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132、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2)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4)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14(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2)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15二、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16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17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18(一)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9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二)环境因素20三、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以下简称HBM模型)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21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22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三)控制点理论23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四)社会认知理论24(五)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该理论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25•锻炼行为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1.情境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26四、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一)什么是成瘾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27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Anshel,1991)比较了锻炼成瘾者和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二)对锻炼成瘾的理解28•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29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在,就目前而言,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对锻炼成瘾行为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造成这一领域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
本文标题: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