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对经济的影响内容摘要文章从相关基础概念着手,通过分析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舟山群岛现行开发模式的评价,对未来海岛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法,以普陀山旅游开发模式作为案例,进一步解析了海岛旅游的开发模式,并由此探讨了舟山市海岛旅游的开发对舟山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关键词: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经济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Zhoushanislands,Islandtourismexplore,Economy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1第一节研究的意义………………………………………………………..1第二节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现状………………………………………….2第三节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特点……………………………………………4第二章海岛旅游业对舟山经济影响分析……………………………6第一节海岛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6第二节海岛旅游业对舟山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8第三章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11第一节比较优势分析……………………………………………………11第二节制约因素分析……………………………………………………13第四章舟山现行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评价………………………..15第一节现行开发模式评价………………………………………………..15第二节普陀山模式分析………………………………………………….15第五章舟山海岛旅游开发未来模式的探讨………………………………..18【参考文献】…………………………………………………………2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的意义一、相关概念海岛是一个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区域,具有海洋和陆地的特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八部分,第一二一条岛屿制度中规定,“海岛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依据《海岛调查简明规程》,结合旅游开发实际需要,本论文对所研究海岛用下列条件予以界定:(1)大潮高潮面以上,被海水包围自然形成的陆地面积大于等于500平方米;(2)由人工修建道路、堤坝、桥梁、盐田、鱼虾养殖池塘等使海岛与大陆相连,仍视为海岛;(3)两相邻海岛之间如果经人工道路、堤等相连仍视为两个海岛;若二者自然相连构成一体,则视为一个海岛;(4)自然与大陆相连,己具备半岛性质,不在视为海岛;因自然淤积、人工添埋造陆或人工盐田及鱼虾养殖池将原海岛包围,使得原海岛四周无海水包围,不再视为海岛。衍生自海岛基础上的海岛旅游定义为是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范围,凭借岛上特有的生态景观和人文面貌,以满足游客需要、同时促进海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旅游活动。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坐落于长江东南海面。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39个,约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的20%;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其中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58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96.9%。整个岛群呈北东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岛较多,海拔较高,排列密集,北部多为小岛,地势较低,分布较散;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二、研究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分析和开发模式探讨,为舟山市政府、开发商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规避各种风险;第二,实证分析普陀山模式,让更多人吸取成功经验;第三,分析海岛旅游对舟山经济的影响,让舟山政府包括当地人了解旅游对舟山的重要性。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第二节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现状一、国外海岛旅游研究现状(一)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海岛旅游以海洋环境为基础,一旦海洋环境受到破坏,危害并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海岛地区。在海岛旅游热中,很多学者对旅游引起的生态破坏、土地扩张、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JamesH.Bater(1997)写了《关于小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关于在有限的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确保经济发展平衡的重要问题,提供了许多关于评估在那些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结果的替代模式的研究。SandyA.Kerr(2005)研究了什么是小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指出尽管可持续发展经常被提及,但是很少有在小岛屿的背景下考虑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文章探索了小岛屿发展进程的属性,并且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解释下进行考虑,同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在小岛屿背景下的几种可能的可持续发展。PaulineJ.Sheldon,TeresaAbenoja认为如果不能包含进那些被旅游影响的群体,则可持续旅游很难成功执行,因此,评估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并且使他们融入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将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一步。(二)海岛旅游对海岛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发面1.海岛旅游对经济的影响JuanitaLiu(1988)通过分析夏威夷旅游者消费行为,得出不同国别和地区的旅游者对夏威夷经济的贡献度。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海岛地区主导经济产业之一,旅游业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一些岛屿社会、经济发展,这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些地区的经济风险。RiazShared.(2005)通过对比2O个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旅游发展速度与发生经济风险概率成正比。旅游发展加剧了不同产业的竞争,导致产业空问重组和单一经济结构。Schiaone(2001)研究了佛罗里达KeyWest和StockIsland旅游业和渔业的空间竞争关系,发现由于垄断集团干涉和政府偏好,增强了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导致渔业从KeyWest向StockIsland转移。虽然这种竞争带有定的不公平因素,但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海岛地区,旅游业较之于工、农、渔、矿等其它产业,污染较少,更利于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前提是旅游业得到合理开发和良好管理。2.海岛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TracyBemo.(1999)通过研究太平洋Cook岛,认为本地居民和外来者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存在差异,如果两者对旅游业的态度和期望没有协调,将会导致本地居民承受旅游引起的大部分负面代价。WodRE(2000)通过加勒比海游船旅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游发展分析全球化问题,提出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旅游景观的非区域化、模拟化和主题化等现象,并认为游船雇员的种族主义导致全球化过程中新的人种景观格局形成,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种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仍难以消除。J.Cave.(2003)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新西兰居民对建立一个“商业文化中心”旅游项目的态度,认为当地居民只有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看待和理解外来文化,才会对该项目持赞成态度。3.海岛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海岛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任何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干扰都可能对长期稳定产生严重后果。WadeLHadwen等(2003)研究了旅游对弗雷泽岛(FraserIsland,澳大利亚)上的沙丘湖的影响,利用旅游者压力指标模型评估了旅游对该岛15个沙丘湖的潜在威胁,指出旨在保护这些湖的管理规划应该集中那些屡有吸引力大的和具有潜在富营养化敏感的的沙丘湖上。二、国内海岛旅游研究现状近十多年来,国内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海岛旅游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多集中于资源评价、市场分析、环境保护和规划管理等方面。海岛旅游资源个性小、共性大,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对资源价值进行详细评价。国内有关海岛旅游资源评价多是定性分析,主要研究资源类别、海滩质量、资源品牌和资源空间分布等。李植斌(1997)分析了舟山群岛的资源特征、优势及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对港口航道、海洋生物、旅游、盐业和海洋能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海岛开发多集中于海滩优良的地区,海滩是海岛旅游的重要资源。李占海(2000)提出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选择80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海滩质量评价模式,模式有利于中国海滩旅游与国际接轨。唐少霞(2004)分析了热带海岛特色资源,认为海南具有建立独特旅游资源品牌的潜在因素,提出打造旅游资源品牌是海南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杨效忠、陆林等(2004)指出舟山群岛是典型的资源复合型旅游地,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阐述了舟山群岛的旅游资源要素结构、旅游交通结构、旅游集散地以及核心景区普陀山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中国部分海岛地区已经出现资源破坏、视觉污染、水污染、沙质退化和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乐忠奎(2000)对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该区域目前旅游环境良好,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将会日益显露。为此,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的对策和建议。国内学者对于区域合作比较重视。中国海岛众多,海岛之间资源特征相似,空间竞争明显。冯学钢(2004)依据世界海滨(岛)和港口发展经验,认为舟山嵊泗列岛应实施“桥—港—景”旅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游联动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型旅游空间格局,提供与上海乃至国际接轨的旅游产品,带动周边岛屿和海域的开发。目前国内在海岛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及社区参与方面研究较少。宣国富、陆林等(2002)以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海岛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是目前国内海岛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白洁(2002)认为在解决资金、生态体制等瓶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海岛旅游由传统的海洋开发向现代的生态式海洋开发转变。岑博雄(2003)以北海涠洲岛为例,提出了旅游生态岛的概念形成了较完整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思路。李金克(2004)在参考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陈可鑫,陈家刚(2002)探讨了我国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海岛的旅游开发模式上,李明(2002)斜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其旅游开发模式。李德(2006)对明清时期海岛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三、总结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海岛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一些海岛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重要
本文标题:舟山市海岛旅游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9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