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学Page2第一节物质文化及其发展一、物质文化定义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人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和产品的综合。Page3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园林文化日用器物文化舟车交通文化劳动工具文化工艺技术文化……Page4二、物质文化及其发展1.物质文化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改造Page5胡佛大坝Page6风电场Page7矮寨大桥Page82.物质文化影响社会的发展速度Page93.物质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Page10Page114.物质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Page12第二节物质文化的传播类型物质文化都是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所创造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运用、改造的深入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Page13一、采集、狩猎文化Page14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用共同劳动的方式寻觅食物,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这种生活手段就是采集、狩猎、捕捞。采集多由女子承担,主要对象是野生植物性食物和昆虫。Page15男女逛街区别Page16狩猎多由男子承担,猎取对象是野生动物、禽鸟。Page17捕捞是索取鱼类、海兽及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活手段。Page18福建霞浦Page19采集、捕捞发展成为与人类饮食文化相关的习俗。Page20Page21二、游牧文化游牧文化特点:在耕种方式上刀耕火种;牧民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游牧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品。Page22牧业文化是动态文化,尚武、尚力。Page23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Page24欧洲文化的发展系列原始文化—牧业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Page25三、农耕文化农耕的发明是一个文明国家运动的第一步。采集是农耕之母。Page26四、工业文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对物质方面的普遍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形成了对自然的强大压力,自然与文化则出现了激烈的对抗趋势。Page27物质消费文化传播人类日常文化生活是不同民族在创造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群体消费活动,是由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化的生活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传承活动。Page28一、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人们在餐饮上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Page291.仪式饮食信仰饮食Page30人生仪礼饮食Page312.阶层饮食肉食者食菜者Page323.节日饮食体现群体之间的分享、庆祝、平等、友爱、驱邪、竞赛、交换、沟通……Page334.民间组织饮食Page345.好客Page356.馈赠饮食Page36二、服饰文化1.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1)环境标志(2)性别标志(3)体形标志(4)年龄标志Page37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1)信仰标志(2)阶层标志(3)仪礼标志(4)政治标志(5)职业标志(6)审美标志Page38Page39Page40Page41孙中山阐述中山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Page42三、建筑文化1.居住方式Page43Page442.居住建筑格局Page453.居住建筑仪式Page46四、交通文化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Page47胡同·里弄·骑楼·步道Page48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Page49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Page50第三节物质文化的传播原则及技巧一、物质文化的传播原则1.物质性原则2.地域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Page511.物质性原则物质生产力以物的形式——物质产品或物质成果表现出来,而工具则往往代表着这一时代生产力的水平。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Page522.地域性原则不同地域共同体必然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区的划分就是地域差异的体现。三秦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Page533.开放性原则文化的开放主要指外来文化积极接纳的态度;文化的亲和指不同文化吸引、吸收的能力。Page544.时代性原则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本质,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化其形态。Page555.多样性原则世界各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区,文化区不仅是一个空间地域概念,而且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演替、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空间单位。Page56二、物质文化的传播技巧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主要借助使节往来、宗教、贸易、战争、手工工匠流动、接受留学生、和亲、移民等途径进行。Page57文化传播或称文化扩散,指的是文化现象或文化成就从产生的源地向外传播扩散的过程,也就是不同地区之间人与人的文化交流过程。Page58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朝官员的护送下来到吐蕃,与松赞干布举行盛大的婚礼。吐蕃人民像过节一样,唱歌跳舞,欢迎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人原来住帐篷,据说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特地修建了华丽的王宫,就是今天布达拉宫的前身。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了许多医药、生产技术书籍和谷物、蔬菜的种子,还有唐朝精制的手工艺品。与她一起进藏的还有许多会养蚕、酿酒、造纸的工匠和会纺织、刺绣的侍女。文成公主信佛教,据说大昭寺的基址就是她选定的。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Page59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文化传播扩散通过什么实现,在历史上,其主要途径是人类的三种空间上的运动:探险、迁徙和地区征服。Page60三、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传播技巧1.300万年前的物质文化传播行为Page61Page622.4万年前——岩画Page633.约5000年前——城市兴起过程中的转播行为州Page644.公元前3000年——陶文炅Page655.炎黄时期——旗语Page66Page676.炎黄时期——鼓Page687.公元前16世纪——邮驿Page698.约公元前1066年以前——司母戊鼎Page709.公元前1066年——烽燧Page7110.公元前1066年以后:玉制符节Page7211.公元前476年左右——灯语Page7312.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Page7413.公元前121年——匈奴民歌传唱历史《匈奴歌》的不同表达方式:其一: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其二:亡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其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妇无颜色。其四: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六宫无颜色。Page7514.西汉晚期——汉墓壁画Page76Page77壁画题材的分类(1)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2)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等。(3)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宴饮、乐舞百戏等。(4)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5)神话故事中的形象。(6)祥瑞图案,如麒麟、芝草等。(7)天象类,如日、月、星宿等。
本文标题: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1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