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三,改革开放理论。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历史根据:国内国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现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新的实践。(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从邓小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看,他是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从邓小平的个人经历看,“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使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深刻而特殊的理解。【案例故事】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从邓小平在党内的历史地位来看,邓小平一直是一位处理全局问题的领导者,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才能。从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看,邓小平是一位具有高度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的理论家。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1)理论命题的提出时期(1978—1982)这一时期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准备了思想前提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2)理论轮廓的构成时期(1982—1987)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3)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987—1992)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中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案例】“他改变了中国”1、基础条件: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一球两制、西强东弱、资强社弱、北强南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3、实践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1)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3)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4)我们党面临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成祖国统一。4、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来讲,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情变化:第一,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第二,党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写进了宪法。(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1、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发展=工业化=经济增长;2、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发展=现代化=整个社会结构由传统到现代转型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经济视角——社会视角——人的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基础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1)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4)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5)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8)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1)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发展质量不高(3)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四)中国梦与执政党建设(补充内容)“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战略构想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这一官方用语迅速走红,已经成为当今最时尚、最流行、使用频率最高、最让人期待的词汇。“中国梦”以它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很快引起强烈共鸣,为中国社会广泛认同。因为中国梦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使中国梦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思想力、感召力和行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巨大正能量。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常委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正式谈提出了“中国梦”。终极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正式将“中国梦”确立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政治目标。分项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位一体。基本手段:一、弘扬中国精神;二、坚持中国道路;三、凝聚中国力量。1、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应对各种挑战第一、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第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面临的挑战。第三、普遍而深刻的腐败问题。2、中国梦是一种新型的大国梦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看:中国梦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中国梦的特征看:中国梦具有“实力特征”、“价值特征”、“文明特征”、“幸福特征”、“阶段特征”。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梦是与美国梦不同的新型大国梦。当今世界,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梦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大国梦,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梦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强国梦。3、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中国共产党(1)用世界眼光借鉴国外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益经验A、党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B、扩大政党的群众基础C、重视民生、关注社会公平: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制度;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D、加强廉政建设,预防和遏制腐败:一是在制度设计上不给予党的官员以特权;二是重视防;三是严格执法,对腐败和违纪行为严肃处理,不管职位多高,功劳多大,毫不留情,毫不姑息迁就。(2)用长远眼光谋划中国政党制度未来发展A、世界发展潮流和趋势对政党制度的影响B、国内政治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政党制度的影响C、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对政党制度可能带来的影响解决台湾问题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道难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最佳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科学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立场和方法。2、系统性: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3、实践性: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而不断完善。4、创造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现了我党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强大的活力。5、开放性:实践无止境,发展也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理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理论:人民群众。11、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本文标题: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