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三节各部位的计算方法
第第第三三三节节节各各各部部部位位位的的的计计计算算算方方方法法法:::一、后衣身的针数计算:后身宽的针数=后胸围尺寸*衣身横密+缝耗(针数,一般取2-3针)(为使缝迹容易整理和改善造型,后身宽的尺寸,可以用1/2胸围-两边摆缝折向后身的宽度,一般取0.5-1cm)后肩宽的针数=肩宽尺寸*衣身横密*肩斜修正值+缝耗(肩斜修正值是指同样针数在直线和斜线上产生不同长度差异的比值,即斜边容易拉长的特点,一般取92%-97%)后领针数=(后领尺寸+因素)*衣身横密(加减因素的多少,可以领边的宽窄程度来确定)后身袖笼的收针数=后身宽针数-后肩宽针数后肩斜的收针数=后肩宽针数-后领针数(肩斜的收针在一般情况下,男装为10cm左右,女装为8cm左右,童装为6cm左右,粗针织物可以每次每边收2针,细针织物可以每次每边收3针)二、前衣身的针数计算:前身宽的针数(套头式)=前胸围尺寸*衣身横密+缝耗(针数,一般取2-3针)前身宽的针数(装门襟开衫)=(前胸围尺寸-门襟宽)/2*衣身横密+摆缝和装门襟的缝前身宽的针数(连门襟开衫)=(前胸围尺寸+门襟宽)/2*衣身横密+摆缝和其他因素的缝耗(前胸围尺寸,可以用1/2胸围+两边摆缝折向后身的宽度0.5-1cm)前肩宽的针数=后肩宽针数前胸宽的针数=(肩宽尺寸–2)*衣身横密+缝耗(或根据测量)前身袖笼的收针数=前身宽针数–前胸宽针数前身袖笼的加针数=前肩宽针数–前胸宽针数三、前后衣身转数的计算:转数是编织次数的一种计算方法,一转是指横机的机头在针板上完成的一个来回。不同的织物组织在编织时每一转会产生不同的横列(行数),图表如下:横列数转数与直向密度织物组织一转一横列1*直向密度畦编、半畦编、罗纹半空气层一转二横列1/2*直向密度平针、罗纹三转四横列3/4*直向密度罗纹空气层(四平空转)在此将以平针织物为例计算转数。这里的直密是转数直密,是横列直密的1/2值,是因为平针是一转二横列,如果是畦编织物,则不需要除以2,如果是罗纹空气层织物,则以3/4直向密度计算(注意此处插肩袖的衣长尺寸需要减去袖子插入部分的取值)(前后衣身转数的分配·平袖斜肩和平肩裁剪产品,通常前身比后身长1~1.5cm·斜袖产品由于款式关系,前身长度比后身短1.5~2cm·测量差异是测量身长时,肩折缝距领肩接缝1.5cm处起量,通常需加测量差异0.5~1cm·前身有花色配置或特殊要求的,需调整差异)衣长总转数=(衣长尺寸-下摆罗纹长度)*衣身直密+缝耗(转数)前/后身袖笼转数=袖笼深尺寸*衣身直密袖笼以上转数(腋上转数)=袖笼转数+落肩收针转数=测量尺寸*衣身直密后身袖窿平摇转数=后袖窿以上转数—后袖窿收针转数有些传统产品前片不收落肩部份,而将所有的落肩尺寸都放在后片上收,而且袖窿以上的转数都靠挂肩尺寸推算而来,而不是根据袖笼深定出,因此在计算时表现出不同的方法和结果(只作了解)但挂肩的说法不一,一般而言,前后身挂肩总转数=(挂肩尺寸*2—修正因素)*衣身直密修正因素需视产品款式和每档挂肩规格的差异而定挂肩以上转数(腋上转数)=(挂肩总转数+后肩收针转数)/2前身挂肩平摇转数=挂肩以上转数—前身挂肩收针转数后身挂肩平摇转数=挂肩以上转数—后身挂肩收针转前/后袖窿以下转数=衣长总转数—前/后袖窿以上转数前/后领深转数=(前/后领深尺寸+修正因素)*衣身直密下摆罗纹转数=(下摆罗纹尺寸—起口空转长度)*衣身直密四、袖子的转数、针数计算1)袖子的转数计算袖长转数=(袖长尺寸—袖口罗纹尺寸)*袖子直密袖山转数=袖山尺寸*袖子直密袖口罗纹转数=(袖罗纹尺寸—起口空转长度)*袖子直密2)袖子的针数计算袖宽针数=袖宽尺寸*2*袖子横密+缝耗袖宽针数的计算也有从挂肩尺寸上得来,用挂肩尺寸减去2~3CM,童装则减去1~1.5CM,得出袖肥的尺寸袖宽的尺寸还可以从胸围得出,公式是1.5*胸围/10+3CM)袖山头针数=1/5(或1/7)袖宽尺寸*袖子横密袖子的收针数=袖宽针数—袖山头针数袖口针数(罗纹交接处)=袖口尺寸*2*袖子横密+缝耗罗纹口有弹性,难于测量,一般平针组织的袖口尺寸,男装取12~13CM,女装取11~12CM,童装取11CM以下以上是一般毛衫的尺寸算法,是最普通的样式计算。计算通常都是根据现成的规格尺寸推算而来,一般都不会专门画款式的纸样,如果是设计款式变化较大的服装,这些算法就显得不适用。现在,毛衫的设计已经越来越接近梭织的服装,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如同梭织一样,按1*1的比例画出每个衣片的纸样,根据纸样的尺寸来计算编织所需的针数和转数。第第第四四四节节节横横横机机机编编编织织织工工工艺艺艺设设设计计计实实实例例例本章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运用前章学习的针数和行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和横机的工艺计算方法,制定出设计款式的工艺生产单例例例一一一:::圆圆圆领领领套套套头头头女女女毛毛毛衫衫衫的的的工工工艺艺艺设设设计计计设计款式如图:规格尺寸见图表:部位规格(CM)1衣长592胸围883前胸宽354后背宽375肩宽376领宽(内度)7领宽148前领深7.59后领深210袖窿深1811落肩512挂肩13下摆罗纹7.514领口罗纹615袖口罗纹616袖长5617袖山高13.518袖宽1719袖口宽1120背长38货号:12345品名:圆领套头女毛衫针型:6针密度:衣身:直密2.4转/CM,横密3.2针/CM根据经验取中间值推算出袖子:直密2.4*0.94=2.25转/CM,横密3.2*1.03=3.296=3.3针/10CM原料:100%羊毛空转:衣身、袖子正2反1(一转半),领罗纹正1反1(1转)坯布结构:下摆、袖口、领口为2*2罗纹,衣片为单面平针组织,两侧收腰(如果罗纹要两边对称,则排针要3的倍数,在此忽略不计)为了方便对尺寸的理解,将具体尺寸如同梭织的裁剪图一样标识在图片上在工艺计算时,要能明确区分出平摇部分和加减针部分的位置及尺寸各部位的计算尺寸如下:(((一一一)))后后后衣衣衣身身身后身宽=43.5*3.2+2=141.2=142(针)后肩宽=37*3.2*0.95+2=112.48=114(针)后领宽=14*3.2=44.8=44(针)后背宽=后肩宽=114(针)后身总转数=(59—7.5)*2.4=123.6=124(转)后身衣摆罗纹转数=(7.5–0.5)*2.4=16.8=17(转)后片袖笼的转数=18*2.4=43.2=43(转)落肩部分的转数=5*2.4=12(转)后袖笼以下转数=124—43—12=69(转)后袖笼以上转数=43+12=55(转)后衣身侧缝部位的加减针计算侧缝单边加减的针数=2*3.2=6.4=6(针)腰节处的平摇转数=3*2.4=7.2=7(转)袖笼下的平摇转数=2*2.4=4.8=5转下摆罗纹上的平摇转数=2*2.4=5转腰节以上转数=(38+2–3)*2.4=88.8=89(转)腰节以上的加针转数=89—43—12–5=29转腰节以上的加针间隔转数=29/(6—1)=5余4转,将余下的4转分别加入到下面的4个间隔中,整理为5转平5+1+16+1+5腰节以下转数=124—89—7=28(转)腰节以下减针转数=28–5=23腰节以下的减针间隔数=23/(6—1)=4余3转,将余下的3转由下至上分别加入3个间隔,整理为4—1—25—1—45转平(注:侧缝通常每次加减1针)后衣身袖窿部位的减针计算后片袖笼单边的减针数=(142—114)/2=14(针)后片袖笼的落针数=1*3.2=3(针)后片袖笼单边的减针次数=(14–3)/2=5次余1针,将多余的1针计入落针数后片袖笼的减针转数=43/3=14(转)后片袖笼的减针间隔数=14/5=2余4转,此4转加入最上4次减针间隔(这里的间隔数与减针次数一样多,是因为落针后先摇再减的原因)(为了使袖窿的形态更合理,通常可以在第一次多收一些,收3-4针,可以将多收的一针在最后收时补上,即最后一次收1针,而不是收2针)后身袖窿平摇转数=43—14=29(转)整理为29转平4—2—13—2—2先摇2—2—2套4针后肩斜部位的减针计算后肩斜单边的减针数=(114—44)/2=35(针)后肩斜的减针转数=12(转)后肩斜单边每转的收针数=35/(12+1)=2针余9针整理为1—2—41—3—9(此处12+1次是因为肩部收针是先收后转,实际可以多收一次;而领部收针则不同,是先转后收,是一转一收)后衣身领口部位的减针计算后片领口单边的减针数=44/4=11针(因为减针部分取领口的1/4)后领深的减针转数=2*2.4–1=4.8–1=4转(因为最后一转即肩领角部分不能收针,被肩部用去了)后领深的中落针数=44–11*2=22(针)后领深每转的减针数=11/4=2针余3针(此处不用4+1次,因为是先转后减)根据后领的曲线特征整理为1转平1—2—11—3—3套11针解释(1):为什么写工艺单时,在加减针部位写出来的转数比实际的转数要多?工艺单中从直线部位开始往上的第一次收针是不计转数的,比如2-3–4,理解为每2转收3针4次,,简单计算共有2*4=8转,实际操作时上却只有2*3=6转,这是因为一般收针开始前都有一部分平织,这部分转数是独立计算,当减针开始时第一步就是先收3针,然后再织2转,再收3针,进行4次后,共收了12针,织了6转。如果2-3–4收完后接着是3-3–4,那么这里的第一个3转是要计入转数的,第一次不计转数的加减针情况都是在接续直线时才使用。解释(2):侧缝、袖窿、等纵向减针,要计算的是每几转收几针收N次,从下至上,这些地方都有延续向下或向下的直线,这些直线部分的转数一般都计入平摇转数,因此可以认为减针时,第一次是收针,最后一次也是收针,这里的收针次数是通过总收针数除以每次收的针数得出的,这样算出来的收针次数就比转的次数要多1次,因此转数分配时应该是用转数除以N-1次。类似肩部的情况是横向减针,要计算的是每转(或每2转)收几针、收N’次,这里的次数是通过对收针总转数(或总转数/2或3)进行分配得出的,是转的次数;同样因为收针的次数比转的次数多1次,转的次数总比收针的次数少1次,因此当用针数除以次数时,要加N’+1次领部中间的减针又属于另一种情况。(((二二二)))前前前衣衣衣身身身前身宽=44.5*3.2+2=144.4=146(针)前肩宽=37*3.2*0.95+2=112.48=114(针)前领宽=44(针)前胸宽=35*3.2*0.95+2=108(针)前身总转数=124(转)前身衣摆罗纹转数=17(转)前片袖窿的转数=43(转)落肩部分的转数=12(转)前袖窿以下转数=69(转)前袖窿以上转数=55(转)前衣身侧缝部位的加减针计算(同后衣身)前衣身袖笼部位的减针计算前片袖笼单边的收针数=(146—108)/2=19(针)前片袖笼的落针数=5针前片袖笼单边的收针次数=(19–5)/2=7(次)前片袖笼的减针转数=后片=14(转)前片袖笼的减针间隔数=14/7=2转(先摇后收),即2–2–7但是这样的减针几乎是一条直线,如果想要更符合袖笼的曲线,可以重新进行分配,先用1转收2针,再用2转收2针,再是3转、4转等这样整理为:4—2—13—2—12—2—21—2—3前衣身袖笼部位的加针计算前身袖笼中段的平摇转数=2*2.4=4.8=5(转)前身袖笼加针转数=43–14–5=24(转)前身袖笼加针数=(肩宽–胸宽)/2=(114–108)/2=3针前身袖笼加针间隔数=24/3=8转(此处不用3–1次,因为肩点上不考虑平摇直线,最后一次8转后是无法加针的,而平摇5转后就要进行加针,所以正确的写法是)整理为:8转平8—1—35转平前衣身领口部位的减针计算前领深单边的中落针数=44/3/2=14.6/2=7(针)前领深单边的减针数=(44–14)/2=15(针)15除不尽每次收针数2,所以调整为减16针,而单边的中落针数则改为6针前领深单边的收针次数=16/2=8次前领深的总转数=7.5*2.4=15.6=18转前领深的减针转数=18-3=15转(因为最上方的肩领角
本文标题:第三节各部位的计算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