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1
三年级科学第1页课题我们周围的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板书设计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2页三年级科学第3页课题了解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1、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2、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探究透水性能:(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②倒入相同的水。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4、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1)分组讨论(2)大组交流(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四、课后作业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板书设计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4页三年级科学第5页课题肥沃的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1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5’15’(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1、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2、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四、课后作业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15’5’板书设计肥沃的土壤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6页三年级科学第7页课题土壤的保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2’15’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四、课后作业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15’5’板书设计土壤的保护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8页三年级科学第9页课题果实和种子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种子的构造。2、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2、讨论发表注意点。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2’20’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讨论,发表意见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1、积极发现问题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15’2’板书设计果实和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旅行: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10页三年级科学第11页课题根和茎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直接揭题板书二、认识植物的根课题植物的根相同吗?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全班交流、比较。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听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植物的茎相同吗?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2’15’三、认识植物的茎茎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设计实验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做实验)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3、记录观察结果。四、小结。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5’5’板书设计根和茎根的作用:茎的作用: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12页三年级科学第13页课题叶和花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4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2.知道花的构造。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二、认识植物的叶。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1、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2、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3、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a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b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c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4、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2’15’三、认识植物的花。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1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2、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3、出示一朵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指名认花的各部分。4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5、猜猜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四、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织学生说。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5’板书设计叶和花叶的作用:花的结构和功能:教后记三年级科学第14页三年级科学第15页课题植物和我们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教学过程时值复备一、导入新课: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二、植物和我们1、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三、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2’15’1、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2、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植物各
本文标题: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