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单元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第01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钠、钾、镁、钙)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钠(1)调节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A.通过钠-钾泵,将钾离子、葡萄糖和氨基酸输入细胞内部。B.调节体内水恒定——钠多则水增加,钠少则水减少——摄入过多食盐,易发生水肿;过少则易引起脱水。C.钠在肾脏被重吸收后,与氢离子交换,清除体内的二氧化碳,保持体液的酸碱度恒定。(2)维持血压。(3)影响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谢。钠不足时,神经肌肉传导迟钝,肌无力、神志模糊昏迷,心血管功能受抑制。(4)肾对钠的主动重吸收,引起氯的被动重吸收,有利于胃酸形成。I.高钠血症——血钠>145mmol/L。原因:1)失水大于失钠。静滴甘露醇、山梨醇——渗透性利尿——高钠血症。水分摄入不足;钠输入过多。2)水转入细胞内——见于剧烈运动、抽搐——乳酸性酸中毒:糖原分解为小分子乳酸,使细胞内渗透压过高,水转移到细胞内。3)原发性醛固酮症或皮质醇增多症——钠潴留。II.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氯化钠——可补充血容量和钠离子,用于:1)缺盐性失水症(大面积烧伤、创伤、严重腹泻或呕吐、大出血、大量发汗)和低钠血症;2)大量出血而无法紧急输注血液时,可滴注氯化钠以维持血容量。2.钾体内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心肌和神经肌肉都需要钾离子维持应激性。正常血钾:3.5~5.5mmol/L,平均4.2mmol/L。血清钾过高——抑制心肌——使心脏在舒张期停搏;血清钾过低——兴奋心肌——使心脏在收缩期停搏。对神经肌肉的作用与心肌相反。(1)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高于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常见于:1)肾排钾功能障碍或病理情况(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晚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2)细胞内钾移出(溶血、组织损伤等)。3)补充钾剂过多。4)应用留钾利尿剂、抗肿瘤药;精氨酸。(2)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常见于:1)钾摄入减少、钾排出过多。2)细胞外钾内移、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高温或出汗过多、镁缺失、钡中毒、碱中毒。3)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强心苷、糖皮质激素、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等)、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等)、抗酸剂用量过多,促进钾由尿液中排出。在电解质紊乱(低钾血、低镁血)下,服用抗过敏药(阿司咪唑等)、促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氟喹诺酮类(XX沙星)、延长心肌复极药(奎尼丁等)极易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药物】1.氯化钾——【注意事项】静脉补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0.3%),滴速不宜超过750mg/h(10mmol/h),否则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甚至心脏停搏。口服钾盐——用于轻型低钾血症或预防性用药。成人一日最大剂量为6g(80mmol)。852.枸橼酸钾【适应证】低钾血症;泌尿系结石。3.门冬氨酸钾镁——含钾、镁和运载钾进入细胞的载体①钾离子——改善心肌代谢,维持心肌收缩张力,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并降低耗氧量;②镁离子——保持细胞内钾含量起重要作用。【适应证】①低钾血症②心——低钾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后遗症,慢性心功能不全③肝——肝炎、肝细胞功能不全3.镁参与体内糖代谢及呼吸酶的活性,是糖代谢和呼吸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与钾、钙、钠离子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肌肉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心肌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低血镁症——血镁<0.75mmol/L,原因:(1)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及在体内分布异常。(2)药物——利尿剂、强心苷、胰岛素、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质子泵抑制剂。低血钾症伴低镁血症时,补镁后可激发各种酶的活性,促进钾离子内流,促使细胞内钾增高——单纯补钾而不补镁,难以纠正低钾。【硫酸镁】①子痫、子痫前期的首选药——妊娠期妇女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②用于低镁血症。4.钙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肌肉伸缩与舒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生理功能:(1)钙离子可使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距拉大,使心肌兴奋性趋于稳定。对于高钾血症,紧急措施——立即静注10%葡萄糖酸钙。(2)高浓度钙与镁离子存在竞争性拮抗——镁中毒的解救。(3)与氟化物形成氟化钙——氟中毒解救。(4)钙离子——组成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参与肌肉收缩;——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5)钙——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I.高钙血症——血钙>2.75mmol/L。病因:(1)甲状旁腺激素依赖性\非甲状旁腺激素依赖性(2)恶性肿瘤、肾衰竭、肢端肥大症(3)应用维生素D、骨化三醇以及抑制尿钙排泄的药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II.低钙血症——血钙<2.2mmol/L(8.8mg/L)。原因:(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肾衰竭。(3)恶性肿瘤伴发低钙血症。(4)横纹肌溶解症。(5)维生素D代谢障碍;长期应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6)应用治疗高钙血症及骨吸收过多的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7)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脂肪坏死使钙沉淀形成皂钙。氯化钙——【适应证】(1)低钙血症、高钾血症、高镁血症以及钙通道阻滞剂中毒(心功能异常)。解救镁盐中毒。(2)血钙过低所引起的手足抽搐、肠绞痛、输尿管绞痛。(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的“骨饥饿综合征”。(4)过敏性疾病。(5)作为强心剂,用于心脏复苏。【注意事项】(1)应先纠正低血钾,再纠正低钙,以免增加心肌应激性。86(2)氯化钙最好通过中心导管给予,周围静脉注射有可能导致动脉硬化或外渗。不宜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宜稀释后缓慢注射(强刺激性);若注射时药液漏出血管外,应立即停用,并用氯化钠局部冲洗,予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二)典型不良反应1.钠盐——高血压、心动过速、水钠潴留,组织水肿。电解质平衡失调(高钠、低钾、碳酸氢盐丢失)。2.钾盐——高钾血症。静滴过快可引起呕吐、血管疼痛、面部潮红、血压下降。直接静注可有刺激性,导致疼痛、组织坏死、猝死。3.钙盐——兴奋心脏,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全身发热感、皮肤发热、血管扩张。4.镁盐——高镁血症、肺水肿。(三)禁忌证1.氯化钠——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者。2.氯化钾——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3.氯化钙——禁用于应用强心苷或停用后7日内、肾结石患者、肾功能不全的低钙血症患者及呼吸性酸中毒衰竭者。二、用药监护(一)注意电解质监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用药失当也可引起再发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衡——高钠、高钙、高钾。(二)警惕由低血钾症所引发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致命性室颤和猝死的预兆。(三)监测给药途径和用药速度氯化钾注射液严禁肌注和直接静脉注射!!仅可静滴(稀释后),否则不仅引起剧痛,且致心脏停搏。浓氯化钠用于治疗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滴速应快,要在15~30min滴毕——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压作用。【氯化钠——用法与用量】静脉滴注:1.用于高渗性失水:所需补液总量(L)=[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第1天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天内补给。2.用于等渗性失水,给予等渗溶液。3.用于低渗性失水,血钠低于120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在6h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4.用于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单元测试】1.低钾血症伴低镁血症时,应该A.单纯补钾,不补镁B.补镁后补钾C.单纯补镁,不补钾D.不做特殊处理,监测即可E.大剂量补钾2.下列对静脉补钾的浓度和速度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一般不超过2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B.浓度一般不超过3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C.浓度一般不超过20mmol/L,滴速不超过550mg/hD.浓度一般不超过30mmol/L,滴速不超过550mg/hE.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3.氯化钠禁用于A.严重的低钠血症B.低渗性失水C.高渗性失水D.等渗性失水E.妊娠高血压患者4.应用地高辛或其他强心苷期间,输入大剂量葡萄糖时应同时注意A.补钾B.补钠C.补钙D.补镁E.补锌5.高钠血症是指A.血钠>130mmol/LB.血钠>135mmol/LC.血钠>140mmol/LD.血钠>145mmol/LE.血钠>150mmol/L6.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钠B.钾C.钙D.镁E.锌[7-11]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枸橼酸钾E.门冬氨酸钾镁7.应用强心苷或停用后7日内禁用8.与促皮质激素合用,能促进尿钾排泄,降低钾盐疗效879.静滴过量可消除噻嗪类利尿剂的利尿和降压作用10.可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辅助治疗11.可用于防治泌尿系结石【单元测试·解析版】1.低钾血症伴低镁血症时,应该A.单纯补钾,不补镁B.补镁后补钾C.单纯补镁,不补钾D.不做特殊处理,监测即可E.大剂量补钾2.下列对静脉补钾的浓度和速度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一般不超过2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B.浓度一般不超过3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C.浓度一般不超过20mmol/L,滴速不超过550mg/hD.浓度一般不超过30mmol/L,滴速不超过550mg/hE.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L,滴速不超过750mg/h3.氯化钠禁用于A.严重的低钠血症B.低渗性失水C.高渗性失水D.等渗性失水E.妊娠高血压患者4.应用地高辛或其他强心苷期间,输入大剂量葡萄糖时应同时注意A.补钾B.补钠C.补钙D.补镁E.补锌5.高钠血症是指A.血钠>130mmol/LB.血钠>135mmol/LC.血钠>140mmol/LD.血钠>145mmol/LE.血钠>150mmol/L6.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钠B.钾C.钙D.镁E.锌[7-11]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枸橼酸钾E.门冬氨酸钾镁7.应用强心苷或停用后7日内禁用8.与促皮质激素合用,能促进尿钾排泄,降低钾盐疗效889.静滴过量可消除噻嗪类利尿剂的利尿和降压作用10.可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辅助治疗11.可用于防治泌尿系结石第二节调节酸碱平衡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调节酸平衡药——碳酸氢钠、乳酸钠、复方乳酸钠山梨醇。(1)碳酸氢钠——最常用:1)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经肺排出,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2)碱化尿液,促使尿酸、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病毒药、血红蛋白不易在尿液中形成结晶;并减少尿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盐结石的形成;3)氨基糖苷类在碱性环境下抗菌活性增加,并减少肾毒性。【适应证】代谢性酸中毒;碱化尿液以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减少磺胺药的肾毒性,以及急性溶血时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巴比妥类、水杨酸类及甲醇中毒。(2)乳酸钠注射液——效果欠佳。与碳酸氢根与碳酸作用生成乳酸和碳酸氢钠:乳酸在细胞内氧化成CO2和H2O;碳酸氢钠与酸起缓冲作用。2.调节碱平衡药——氯化铵、氯化钠、盐酸精氨酸——酸化体液和尿液,纠正碱中毒。(三)禁忌证1.碳酸氢钠——溃疡出血者禁用。2.氯化铵——增加血氨浓度,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二、用药监护在治疗代酸尤其是乳酸性酸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后——大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细胞——加剧细胞内酸中毒。在治疗伴随有机酸-乳酸代酸时,纠正动脉血pH后,人体会重新对酸类进行新陈代谢,存在过碱化风险。【单元测试】1.肝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氯化铵,是因为氯化铵A.可降低血氨浓度,诱发肝昏迷B.可增加血氨浓度,诱发肝昏迷C.可升高门脉压力,诱发出血D.可降低门脉压力,诱发出血E.可导致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2.碳酸氢钠在临床常用于治疗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酸碱平衡失调893.碳酸氢钠用药过量可导致水肿、精神症状、肌肉疼痛等,主要的原因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酸碱平衡失调
本文标题:第九单元调节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