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科学第2单元教学设计6-2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页单元备课课题第二单元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总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5、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6、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7、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空间。8、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9、珍爱动植物生命,不伤害它们。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为认识对象,容易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便于探究活动的进行。本单元涉及到的科学概念以层级形式分布在各课中,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级概念,只停留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几个方面,即: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对刺激有反应等。二级概念主要是认识具体动物,如蜗牛、蚂蚁、鱼等的特点。同时,本单元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主要是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技能的培养。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获得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第4课中,还渗透了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一相似理论,就是在两个相差甚远的事物间找相同,在两个极其相近的事物间找不同;通过找不同、找相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2、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3、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4、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空间。课时安排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课时校园里的植物-----------3课时校园里的小动物----------2课时共计7课时植物·动物·人----------1课时三年级《科学》上册第7页课型新授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教学难点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一、引入新课:你看到过有生命的物体吗?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二、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观察过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三、怎样观察一棵大树。1、如果你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四、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三年级《科学》上册第8页教学过程复备五、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六、拓展应用: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板书设计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植物有生命的物体动物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页课型新授课题2、校园里的植物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1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教学难点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你发现了那些有生命的东西?二、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三、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0页教学过程复备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四、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五、拓展应用: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杨树,柳树,松树,小草,月季,玉兰,紫荆……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1页课型新授课题校园里的植物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2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教学难点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二、学生汇报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三、讨论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生物名称青蛙、蚂蚱发现地点校园围墙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页教学过程复备它们能长大。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它们都需要养料。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四、小知识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五、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六、拓展应用:课下收集有生命的物体或图片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有生命的物体:树,花,黄瓜,芹菜……没有生命的物体:流水,石头,机器人……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3页课型新授课题校园里的植物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3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师生交流。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4、小组汇报交流。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4页复备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5、学生分组观察后交流。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学生充分分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的分类方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5页课型新授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一、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能说说他们么?(学生积极发言)二、组织探究活动(一)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出:(1)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2)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3)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4)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展示、交流。蜗牛的食性。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6页教学过程复备(二)观察蚂蚁、观察鱼。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五、拓展应用: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板书设计校园里的小动物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7页课型新授课题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备引入新课: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1、四人小组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看谁找得多。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二、全班讨论并汇报。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8页复备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生孩子人会说话都可以走路黑猩猩会爬树…………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四、拓展应用: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与其它生物要和谐相处。板书设计校园里的小动物植物与动物的共同之处:植物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9页课型新授课题动物.植物.人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备课范镇整理杨芬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本文标题: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科学第2单元教学设计6-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