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复习要点(全)
四(上)复习知识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2.学写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有:——·○?△。第一单元1.老师,您好1.《老师,您好!》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都是反问句,可以改成“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2.“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中“浸透”“蕴含”两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会、人类作贡献。“心血”“辛劳”两个词也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辛勤工作,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3.《老师,您好!》中,作者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两方面来写教师的伟大。4.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5.“昨天”“今天”“理想”这是两个比喻句中的词语,诗句中“昨天”指过去的历史。“今天”指现在;“理想”指未来。诗人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现状和未来,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幸福的明天。6.“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学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一天;“春蚕”:比喻辛勤的老师;“理想的丝线”:比喻教师辛勤劳动的工作成果;“甘露”: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茁壮的新苗”“幸福开放的鲜花”:比喻幸福成长的学生。7.赞美教师的名言或诗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2.但愿人长久1.《但愿人长久》的题目中:“但”的意思是只。“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长留心间。北宋文学家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心绪不宁”,接着“埋怨”,后来“宽慰”。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用课文中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来解释。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词中指美好的月色。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豁达大度的情怀。3.埋是个多音字,在“埋怨”中读“mán”。“屈指算来”中“屈”是“弯曲”的意思。“心绪不宁”中“宁”是“安宁”的意思。3.古诗两首1.《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夜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诗的前两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未”:没有、未经。“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后两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白银盘”:这里指洞庭湖。“青螺”:这里指君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明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中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2.《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前两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月影。“流”:流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高气爽,峨嵋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后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发”:出发。“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下”:顺流而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将而下驶向渝州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4.秋天1.《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全诗压的是ao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等。这首诗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3.“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秋天田野的景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一句写了在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因为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练习11.文思敏捷:指写文章的灵感和思路非常顺畅。聪明过人:聪明才智过于常人。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草名,可以做蓝色染料。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而成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浓。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古人。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后继有人: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2.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一单元练习一、照样子写词。1.ABCC式: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喜气洋洋、小心翼翼2.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3.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5.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7.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二、选词填空。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桃李争妍后继有人一鸣惊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3.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南通城(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二单元5、我给江主席献花1.《我给江主席献花》一课紧紧围绕课题中的“献花”一词,按照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的事情发展顺序,把献花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我”当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2.1997年6月30日下午,香港中学生姜咪咪在启德机场给江主席献花,江主席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江主席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从人物的动作、神情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江主席对“我”的爱抚像母亲一样,他非常和蔼可亲。3.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在他老人家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我依偎在领袖身旁,久久不愿离开。这一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我”对江主席的爱戴和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感到无比欣喜和幸福。4.(1)他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2)江主席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这些动词说明了江主席的慈爱和对孩子的关爱之情。5.“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2)“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3)“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4)“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5)句中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时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之情。6.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行政长官是梁振英。7.描写人高兴的词: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心花怒放6、天安门广场1.《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是金水桥,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由于天安门广场举行过开国大典,所以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点明建筑物位置的词语是广场北端、广场中央、广场南端、东西两侧。2.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祖国妈妈今年迎来了她66岁生日,我国的开国领袖是毛泽东,现任主席是习近平。3.文中第6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是:“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这一句中,作者把天安门广场比作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美丽与壮观。而这一段话中,作者通过对天安门广场上鲜花、礼花、华灯和人们活动的描写,写出了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灯火辉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特点。4.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第二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5.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描写花多的词: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百花齐放描写欢庆场面的词:欢天喜地、热火朝天、普天同庆7、徐悲鸿励志学画1.《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徐悲鸿励志学画》让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2.“功夫不负有心人”指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功夫”指时间、精力。“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有眼不识泰山”指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徐悲鸿省吃俭用,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位嘲笑过他的外国学生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是:徐悲鸿不仅从学校顺利结业,而且还举办了画展,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中国人是有才能的。3.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词:夜以继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8、虎门销烟1.《虎门销烟》记叙了
本文标题: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复习要点(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5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