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课题一.1科学是……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重点难点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理解科学是什么。(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全课总结: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当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一.2做一名小科学家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重点难点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2)、学生交流、汇报。(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三)、总结拓展。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四)、布置任务: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当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课题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重点难点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学法指导课前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五、后续研究。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第二课时导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四、作业: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第三课时导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一、学生汇报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二、讨论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它们能长大。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它们都需要养料。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三、小知识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生物名称发现地点青蛙、蚂蚱校园围墙边…………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当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二2、校园里的植物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难点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法指导课前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师生交流。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4、汇报交流。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5、师生观察后交流。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当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二3、校园里的小动物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难点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法指导课前准备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出: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4)研究蜗牛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5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