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思品九年级全册基础知识
新丰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思品复习题唐永明第1课1.在当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本世纪头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4.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②社会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等。6.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7.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8.我们青少年学生如何关心社会?(基本要求和做法)(1)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2)关心祖国建设;(3)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9.关心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和看报纸等。10.关心时政的作用:①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②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还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12.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13.亲近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唯有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4.社会公德: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15.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6.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①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②对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7.对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提几点建议:(1)开主题班会;(2)开展讲座;(3)开展评选道德标兵、文明班级等活动;(4)制定“班级文明公约”、“个人文明宣言”等。18.青少年怎样做到亲近社会(基本技能或途径):①不做“看客”,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②必须树立公德意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养成亲社会行为;③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19.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20.应该承担的最重要责任: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21.公益活动: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街道擦护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22.公益活动的意义(体会或感想):我们生活的社会需要互帮互助和互相关爱,美好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可以展示自己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爱心,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你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第2课1.文化有什么重要性?(作用)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2.汉字的地位: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汉字的特点: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汉字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3.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6.列举一些本地区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梅兰芳纪念馆、溱湖湿地公园、学政试院、光孝寺、海军诞生地——白马庙等。7.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出自己的建议(1)国家加强立法,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修补;(2)社会加强宣传保护;(3)当地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4)公民个人增强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意识,与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8.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方面,我们青少年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1)自觉宣传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从自身做起,自觉保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游览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时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不乱刻乱画,自觉保护环境;(3)就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4)要敢于同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9.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10.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11.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12.对待外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应注意什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发掘和传承民族宝藏,靠的是文化。15.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历史继续蔓延的推动力。1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7.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世博精神等。18.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9.为班级弘扬民族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1)出黑板报;(2)开主题班会;(3)演讲比赛;(4)作文竞赛、征联比赛等。20.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弘扬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2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第3课1.挫折的含义: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消极反应:①心理上一般表现为愤怒、焦虑、沮丧、悲痛等;②行为上一般表现为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埋怨他人、推卸责任等。2.挫折的因素:客观(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和主观(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3.挫折的双重作用: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4.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的畏惧和不重视。在挫折中保持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与良策。5.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6.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自信心非常重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有进步,一定能成功;学习兴趣对自己学习成功很有价值,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7.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是什么?学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造成过度紧张、焦虑,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身心健康。8.考试焦虑的成因:①与能力水平有关;②与抱负水平有关;③与竞争水平有关;④与考试失败经历有关;⑤与心理、生理状态有关。9.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我们要把握好焦虑的“度”,过度的考试焦虑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可以使他维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如:采用考前自信训练和考中放松训练等。10.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11.如何战胜挫折?(应对挫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树立崇高的目标;(2)树立自信心;(3)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4)持之以恒;(5)找准基点,分析原因,脚踏实地,寻求对策;(6)放松训练;(7)自我对话训练,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8)换个角度思考;(9)请求帮助。12.反挫训练有:认知调整训练,行为训练(放松训练、自我对话训练、换个角度思考和请求帮助等)。13.勇于创新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1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5.中学生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4)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16.创新有什么重要性?(作用)对个人而言: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对国家、社会而言: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第4课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2.合作的原因:合作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3.合作的含义:合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4.合作的价值(意义、作用、重要性或者为什么要加强合作?)①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得到放大,能增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②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③可以减少冲突或排他性竞争,求得整体优化;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新,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成果。④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5.列举体现合作重要性的名言和词语。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6.与人合作的原则或技巧有哪些?(或者如何与人合作?)①合理分工、科学计划;②有效指挥、相互配合;③承担责任、履行义务;④相互沟通、真诚合作;⑤公平公正、合作共享。7.有效合作首先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8.指
本文标题:苏教版思品九年级全册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