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鲁迅(1881--1936)
第二章鲁迅(1881--1936)学习要点(本课的重点内容):1、了解鲁迅生平、思想、创作道路与创作分期;了解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2、重点:掌握《呐喊》《彷徨》的成就及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知识点与必读书目1、知识点:鲁迅生平;鲁迅主要著作与创作情况。2、必读书目:《狂人日记》《孔乙己》《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无常》《阿阿长与山海经》《影的告别》《我怎样做起小说》《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故里鲁迅故里断发照:1903年摄于日本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1881--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新文学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野草》第一节生平与创作•一、生平•1、百草园与三味书屋2、家庭变故3、南京求学4、留学日本5、无爱之婚姻6、弃医从文7、治理文艺8、兄弟失和9、离京南下10、上海十年11、民族魂第一节生平与创作二、早期思想1、改造国民性2、个性解放3、进化论三、创作1、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朝花夕拾》3、散文诗《野草》4、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6本。5、书信集:《两地书》6、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二、早期思想1、改造国民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维新派:改良民众;鲁迅:站在革命派的立场上思考维新派的国民性改良。1)怎样才是理想的人生?2)中国国民性最缺乏什么?3)它的病根何在?2、个性解放:《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文化偏至论》:剖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摩罗诗力说》: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3、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青年胜过老年,将来胜过现在。《呐喊》(1923,新潮出版社,北京)《自序》1、狂人日记2、孔乙己3、药4、明天5、一件小事6、头发的故事7、风波8、故乡9、阿Q正传10、端午节11、白光12、兔和猫13、鸭的喜剧14、社戏《彷徨》1926.9,北新书局出版1《祝福》2《在酒楼上》3《幸福的家庭》4《肥皂》5《长明灯》6《示众》7《高老夫子》8《孤独者》9《伤逝》10《弟兄》11《离婚》《故事新编》(1936.1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第二节《呐喊》《彷徨》一、表现的深切1、新的小说观念2、独特的题材3、新颖的视角二、格式的特别1、新的小说模式(看与被看,圆形结构)2、新的叙事方式3、现代化的语言表现的深切1、新的小说观念:以小说作号角、桥梁,启蒙工具。2、独特的题材: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农民:《祝福》《阿Q正传》《故乡》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3、新颖的视角:政治压迫、经济压迫,精神压迫。4、新的主题:封建社会吃人。总主题:封建社会吃人1)科举吃人《白光》《孔乙己》;2)礼教吃人《明天》《祝福》;3)愚民政策吃人《药》《阿Q正传》;4)看客吃人《示众》;5)伦理道德吃人《肥皂》《高老夫子》。1、新的小说模式(看与被看,圆形结构)a、看与被看:弱者与民众《示众》《祝福》《阿Q正传》先驱者与民众(吃与被吃)《药》《狂人日记》《长明灯》b、圆形结构(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2、新的叙事方式3、现代化的语言格式的特别孔乙己(1919.3)1、叙述者、叙事视角:1)叙述者:小伙计、成年叙事者2)叙述视角位移:小伙计:镜头推近,故事活泼,有趣成年叙事者:拉远,悲悯,同情2、复调:应该同情——不被同情结构:看与被看第一层:看(掌柜、酒客)—被看(孔乙己)第二层:看(叙述者)—被看(小说人物)第三层:看(隐含作者)—被看(叙述者、小说人物)第四层:看、批评家(读者)—看(隐含作者)—被看(叙述者、小说人物)《药》看与被看——吃与被吃民众——夏瑜看被看吃被吃华家夏家象征意味: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吃掉。质疑:民众是否需要启蒙;启蒙者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叙事知识1、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法国结构主义家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1)、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2)内视角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3)外视角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叙述者1、日常叙述活动的叙述者:实际叙述话语的发出者,也是叙述的唯一出发点。2、文学叙述活动的叙述者:作者虚构和操纵的一个角色作者,是作者所拥有的无数叙述可能中的一种。隐含作者创作时进入一种理想状态的作者,与现实中的真实作者有很大的区别。他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注入其中。此时他与现实生活的自己完全不同。复调小说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他借用这一术语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独白型”特征:就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鲁迅小说的复调《狂人日记》:表层:疯子的胡言乱语;又揭示出封建社会的某种真相。深层:控诉礼教和家族制度吃人罪行;反省吃人的悲剧,战斗与赎罪并行。《孔乙己》:值得同情;无法同情。《祝福》:希望有灵魂;希望无灵魂。《药》:需要革命;革命者被吃。引申出:生活的出路在哪里?第三节阿Q接受史1、20年代:中国人品行的结晶;2、30.40年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3、50—70:年代:落后的农民;4、新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5、本世纪:面临生存困境的个体生命。第三节《野草》与《朝花夕拾》一、独语体: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最大特点是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二、闲话风: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是对五四时期“布道式”散文的否定与超越。《野草》(1927.7北新书局)最个人化的著作,写给自己的。心灵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从“孤独的个体”的存在体验中升华出来的鲁迅哲学:反抗绝望。特点:象征、梦境的运用;奇幻、神秘的意境。《朝花夕拾》1、写作背景:1926年,《莽原》,“旧事重提”。2、内容:1)少年生活追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2)求学、留学、任教:《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1、艺术特色:1)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合;2)反话正说;3)对比手法。2、文体:1)回忆散文;2)杂感体;3)纯散文。3、人物形象: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鲁迅作品的意义•1、白话文的表现能力得到了一种信赖;•2、反封建的奋战,得到一种号召;•3、新文学史上开始了一种真正的创作;•4、中国小说的变迁史上开始有了真正的短篇。参考书1、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师大出版社20002、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李长子《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5、杨义《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岳麓出版社1999思考题1、怎样理解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2、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理解,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释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述。4、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5、以《野草》中的某一篇,写一篇鉴赏短文。
本文标题:第二章鲁迅(1881--193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