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2014-2015年上学期应城一中高二历史测试卷(14)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2014年月日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2.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3.(2013·郑州高二检测)“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人非工具”D.理性至上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非偶然,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已经为其奠定了基础。这些事件包括()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5.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他的实质目的是()A.养儿子继承王位B.与王后离婚C.强化王权D.消灭宗教6.“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人不可能靠自己得救。”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罗马教皇B.马丁·路德C.加尔文D.亨利八世7.观察图片《圣巴托罗缪之夜》,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①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②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③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④宗教改革是不同势力利益纷争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9.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坚持《圣经》的最高权威B.简化宗教仪式C.提倡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精神D.主张建立民主教会10.十六世纪的法国新教教派同天主教派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主要原因()A.罗马天主教会在法国的统治根深蒂固B.法国王权控制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C.法国统治者严格禁止新教在法国传播D.法国农业资本主义根本没有获得发展11.英国的清教运动的出现主要是受下列哪一宗教派别的影响?()A.路德教派B.法国胡格诺派C.加尔文派D.罗马天主教会12.宗教改革中最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A.路德宗教B.加尔文宗教C.英国国教D.法国国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9~11世纪,教皇和皇帝(封建君主)通常是通力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的拜占庭对手。1073年,随着格列高里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时期。格列高利在教皇与皇帝争夺主教叙任权——任命日耳曼主教的权力——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从而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帝国的行政管理,在两个多世纪里,教皇一直被普遍地公认为天主教世界的首脑;……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结束于1296年即法国腓力四世在向教士征税的问题上战胜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时。那一年教皇发布敕令,申明俗人对教士没有任何权利,并威胁要把任何试图向教士征税者逐出教会。腓力四世拒绝了教皇的要求,并完全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政策。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这高无上地位的?(8分)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2)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是什么?(6分)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6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6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8分)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答案解析1.解析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教权与王权矛盾的尖锐,是欧洲一些封建主要求摆脱教皇势力,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原因。答案A2.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路德的思想主张。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A。B项是达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答案A3.【解析】选B。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这实质上破除了教皇权威的信仰,倡导了信仰自由,使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条件成为信徒。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思想的角度”,只有①②属于思想因素,③④分别属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因此选D。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实质目的”(即根本目的),应该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解答。16世纪初罗马教廷控制英国教会,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日益集权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以便进一步加强王权。故C符合题意。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内容。7.【解析】选D。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围绕正宗问题,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宗教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生灵涂炭、两败俱伤。所以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9.解析路德主张信徒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平等,和加尔文的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的主张是一致的。答案D10.解析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而法国早在14世纪,国王就控制了教会,到16世纪初,法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法国王权控制着教会,他们坚持天主教信仰,反对新教学说的传播。答案B11.答案C12.解析从当时的各种新教情况来说,加尔文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和罗马教的作用,其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答案B13.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欧洲政治状况和教会自身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世纪晚期,英法等国的封建君主所以能战胜教皇权威,关键是得到了日益壮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答案(1)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封建君主打败世俗封建主,在封建主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教皇通过整顿教会,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由于中世纪时,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使得教皇最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控制各国主教的任命权,严重削弱了封建王权;教士利用特权不向封建国家交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发展。(2)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解读和历史事件分析的能力。欧洲宗教改革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解题时应以材料信息为依据,以所学知识为依托。第(1)题,先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再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德意志民族”“4000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会的最初的简单动机却引发了时代大变革,再列举出支持和参与宗教改革的社会力量。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