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五单元滚动检测试题
第五单元滚动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第一、二、三、四单元1、2、3、4、5、6、7两极格局的形成8、9、10、11、12、13世界多极化趋势14、15、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湛江一模)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选贤任能C.实行了分封制度D.强化了郡县制度解析:C本题关键信息“汉之初兴,分王子弟”,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C项正确。A项与史实相反,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2013韶关一模)“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使知识分子地位不能上升解析:C首先明确材料中的“士”指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科举制为这些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并将其制度化。察举是以“孝廉”为主要选官标准,主要从道德标准评价人才,与知识分子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门第、出身,而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士,很难成为社会上层,B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如汉初明初等很多开国功臣谋士就得益于农民起义运动的成功。3.(2013年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陶片放逐法针对的对象是民主威胁者,分析备选项,C项属于民主威胁者的行为。A、B、D三项均不会对雅典民主政治构成威胁。4.(2014巢湖模拟)有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个职位。”但即使是伟大的华盛顿,也只连任了两届就引退,其他继任者连任—般也不超过两届。据此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美国受民主思想影响较深B.美国人民强烈反对再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C.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D.华盛顿等人的榜样作用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A、C、D三项说法正确,是美国民主共和国长期稳定的原因;B项说法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它是由欧洲移民而形成的国家,并不存在封建专制的时代。5.(2014清远调研)梁漱溟在报上发表题为《论学生事件》的文章,他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从这段材料中提炼的信息有()①学生有爱国之举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③学生爱国且尊重人权、遵守法律④学生行为有过激之举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比较以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的信息“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可知,这一评论与五四运动要求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有关。由材料“是爱国急公的行为”,说明①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②不正确;由材料“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表明③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学生存在过激行为,④正确。综上,选择B项。6.(2013年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解析:C由“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可知这一告示发表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四年,即1941年,这一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1931年,B、D两项发生在1937年,所以A、B、D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项。7.(2013汕头一模)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提出的,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关系,时间信息也不正确。8.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解析:D杜鲁门发表该演说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并非美国“挑起”,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提出是在1947年,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B项错误。朝鲜的分裂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并非朝鲜战争所致,C项错误。9.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解析:B此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由二战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全面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故应该排除④。10.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解析:D材料反映英国注重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摆脱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光荣孤立”政策。“光荣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的,“三环外交”是综合国力衰落的选择。11.(2013泉州一模)“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A.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D.进行核威慑解析:C二战后,西欧普遍经济萧条、政局动荡,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很高,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稳定西欧的经济秩序,以防止西欧倒向苏联。12.(2013衢州质检)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解析: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赫鲁晓夫“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1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解析:B北欧国家的做法本质上是摆脱美苏“冷战”的做法,有利于减少“冷战”对北欧的消极影响,所以,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14.(2013宁德质检)美国学者C.W.沃特森认为,任何文明都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内在和特定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宣称比其他更为优越,也没有理由以主流文明自居,并歧视、否定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对此观点理解不准确的是()A肯定文明的独特性和价值B.主张文明之间的平等C.强调对不同文明的尊重D.认同西方文明的优越感解析:DC.W.沃特森认为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故其不可能认同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感。15.“世界上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家,可是如果没有人管它们,这个世界就是个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该言论属于()A.和平共处论B.独立自主论C.霸权稳定论D.联合国安理会表决论解析:C材料中的观点认为,霸权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实际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因此,正确的答案为C项。16.(2013湛江模拟)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增强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解析:B题干反映了法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对美国惟命是从,其原因在于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增强了西欧国家的实力。故选B项。17.(2013潍坊模拟)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谈到:“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国际力量失衡引发冲突B.恐怖主义猖獗C.跨国犯罪增多D.金融安全受到威胁解析:A材料实际要求回答苏联解体的消极影响。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暴露,国际力量失衡,地区动荡不断,因此,最全面概述这一消极影响的是A项。18.某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9·11事件解析:C“界线分明”指的是美苏“冷战”,“世界变平”指的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由此可知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苏联解体。19.(2013德州二模)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D.欧盟、日本、俄罗斯、东亚国家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解析:D材料中“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应指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第三次转变”应指美苏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20.(2014福建模拟)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解析:D“各类经济组织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大大增加”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冷战的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滚动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