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1打开心扉去交往【设计背景】: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与同伴、老师)的适应。中学生情感的闭锁性、对陌生环境保持的自然戒备等往往使得他们在沟通上十分被动,封闭自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一些学生长时间不能顺利实现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性格出现明显的改变如变得敏感、多疑、压抑。他们既渴望友谊,又不肯主动,需要提供适当情境去感受。【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体验交往需要主动,敞开心扉。促进同学的自我认识与同学之间的认识,在交往中增强自我同一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关注与理解,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活动准备】:1.提前一天请同学自制“寻人启事”,信息中不得含有姓名、性别。具体式样见结尾附件。(也可现场制作)2.教室中间留出空地。(亦可以在户外进行活动)3.准备2米左右的绳子若干,胶带,毛阿敏的歌曲《朋友》。【适用对象】:高一【活动过程】:引子:课前用投影显示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以及良好人际环境的意义,点明主题。活动一:西天取经(备用:跳蚤的故事)1.游戏规则:请十名左右学生站成两列,两人一组,彼此相对,列距2米左右。双方各持绳的一端,上系彩纸,有“高山”“灌木”“河流”字样,对应的绳索与持绳者等肩高、等小腿高、等脚高。把参赛者分成两队,每队先观察高低不一的绳索,然后蒙上眼睛,层层越障,穿过绳索,肢体不允许碰到绳索,取得列的另一端的“经书”。第一队选手过的时候,第二队观看,绳索不移开;第二队选手开始走的时候,暗中示意移开绳索,此时观众不能泄密。2.问题讨论:为什么第二队的人在没有绳索存在时,依然小心翼翼?3.教师小结:在人生中,有些你以为的障碍,其实并不存在,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往往被自己扼杀!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给自己设立了障碍。活动二:阅读故事你怕什么?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怕什么?少年答:怕黑,象有鬼似的。父亲问:你见过鬼?少年笑了:没有。父亲问:那么,现在敢走夜路了吗?少年低头:不敢。父亲问:还怕什么?少年答道:路上有一片坟地。父亲问:坟地有里有什么声音或鬼火之类吗?少年答:有虫叫,没鬼火。父亲问:白天有虫叫与夜里的虫叫有区别?少年:……一个新兵怕跳低板墙。军官问:为什么不敢跳?新兵答:怕栽倒。军官问:你以前跳过吗?新兵答:没有。军官又问:那么低板墙绊过你吗?新兵低头:当然没有。军官问:那么你怎么知道它会使你栽倒?然后军官令他跳高,成绩1.7米。军官又问新兵:你知道低板墙有多高?新兵说:不知道。军官说:1.5米。一个失业的青年在家埋头写作,发表了一千多块“豆腐干”。一天,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某报社需要编辑,快去试试!长期社会缺少直接接触的青年胆怯的说:我未必行。父亲问:为什么?青年答:没学历,那么多大学生应聘,咋会看上我呢?父亲问:你见过了总编呢?青年答:没有。父亲问: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那你究竟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2怕走夜路的少年后来独自走了几回,虽紧张,却平安无事;怕跳低板墙的新士兵后来终于咬牙跳了一次,并且以后再也没有犹豫过;怕应聘的青年后来带着一袋报刊去见总编,居然被破格录用……请写出(说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设障(战胜障碍)的经历。如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却担心答错了同学会嘲笑,只好不回答。彼此分享。教师小结: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因为自我设障,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自我表现,以为别人会怎么评价自我,认为自己不行,失去很多机会。更多时候,其实我们缺少的就是行动和勇气。活动三:勇敢向后倒1.游戏规则:人数不限,三人一组,每组至少有一名女生一名男生。分两列站好,一人在前列,后两人在后列。后列两人相对站立,距离80厘米左右,彼此用力握紧对方的手,形成结实的“担架”。前列的人闭上双眼,身体保持笔直,听口令统一后倒,后列的两人在对方身体倾斜45度角左右时,用“担架”接住。重复倒三次,然后三人互换。辅导教师必须先讲解规则并作示范,强调安全。2.分享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3.教师小结:许多人开始不敢倒,倒的时候也是有所保留,身体紧张,不能完全信任对方,但经过几个回合的尝试,也就不紧张了,或者说自己在实际锻炼中得到了成长,战胜了自己,回头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其实,人际交往中,不也与此类似吗?活动四:寻人启事教师事先做好一张名片,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一人物为原型,如卡通人物柯南。1.收上每人的“寻人启事”,用胶带把它们贴在黑板,门窗,墙壁上等。(或者按组收齐,分发。注意按组岔开,防止拿到自己的)2.每个人揭下一张“寻人启事”(必须是他人的),根据上面的信息,将人找到,了解对方,与对方沟通,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最喜欢的格言,敬重的人,爱读的书,毕业学校等)。3.在纸的背后写下对他的初步印象,再交还本人。(或写下祝福的话)4.邀请几名同学说出刚才寻人中的经历、感受。(如怎样找到的?问了几个人?你的性格特征与别人对你的评价一致吗?有没有与班内以前从未说话的人接触过?等)把名片打乱了发回给学生,或为了减少学生的寻找范围,也可以把名片在小组间交替发还。如第一组同学名片给第二组同学,而第二组同学名片给第一组同学。注意事项:同学们在写“我的名片”时可能会不认真、敷衍或写反话。在引导中可以强调写“我的名片”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希望同学们认真填写。另外,在同学写“我的名片”之前也要说清楚名片写好之后是要在同学中交流的,以免学生写了一些较隐私的内容而不愿交流。【活动总结】: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那么他的生活肯定是孤独的,痛苦的,难受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人交流与沟通。如果大家都勇敢一点,大胆、大胆、再大胆,朋友也就多了!而与此同时,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有力量!(在周华健的《朋友》歌声中结束。)【心理试验田】:请继续关注自己某些交往中的自我设障现象,大胆行动。之后,感受一下事前事后自己内心的变化--事情(人)是不是象当初自己认为的那样(糟,难以忍受,办不到等)?寻人启事此处画上带有自己特征的自画像身高:兴趣爱好:习惯动作(口头语):性格自我描述: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3资料:跳蚤的故事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一百倍以上。接下来他们在跳蚤头上罩了一个玻璃,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子下的高度。接下来科学家们逐渐降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在碰壁后迅速降低自己跳越的高度。直到玻璃接近桌面,跳蚤已无法跳跃了。最后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再跳起,变成了“爬蚤”。“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折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当玻璃罩已经不存在时,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也没有了。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的意识所束缚。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资料:风中草。规则:围成一圈,随机抽取一人站立中间,闭上眼睛,双手贴腿,身体保持笔直,大声说“我要倒了!”,周围人半蹲呈弓步,双手前伸作托状,同时接话:“倒吧,我们保护你。”在倒者身体倾斜30度后,用手接住,轻轻将其推向一侧(逆时针),倒者在旋转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笔直,脚不移动。每个人轮流,一轮结束了,再重新接着倒,直到教师统一口令喊停。分享:(1)倒下的那一刻你是否有些担心和害怕?为什么呢?(2)你倒了几次,两次感觉如何?如果再来几次,你会害怕吗?(3)如何才能圆满成功的完成这个游戏?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0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