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综述姓名:学号:电话:院系:一、经济新常态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更是领跑世界,但随着我国GDP总量和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同时意味着我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此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的发展阶段时,往往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容易忽视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以致出现经济与社会、城乡、地区、收入分配等结构失衡。伴随着问题的累积,容易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严重下滑。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需要准确研判新阶段的特征,重新定位,实现转型升级。“新常态”的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无论是在地方考察、中央会谈甚至国际会议,习总书记都会提及“经济新常态”。可见,“新常态”不仅将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流行词,更能用以阐释、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趋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变化。其中,有四个方面的趋势,尤其值得关注。概括来说,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在战略上要有定力,客观地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但却自然而然、真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运用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二、“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指的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一路“则指的是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北非及地中海区域国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了内忧外患,于国内来说,投资、出口、消费纷纷遇阻,而从国外的大环境来说,美国及日本有意推行的TPP协议一旦成行,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难以预料的危害。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本,同时也具备了输出要素的能力。因此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我国是势在必行且有能力成功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中国力量走出去,同时也能带动中西部的发展,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建立,能与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从而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此外,该战略有利于实现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东西平衡。三、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三大法宝”的核心是党的建设。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革命的胜利,基本地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因此,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的先进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化的进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同时确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坚定了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心。改革开放以后“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形成了一种信仰。近年来加大力度反腐倡廉,肃清党内贪腐分子,为党的健康成长及中国梦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当前我国存在的比较尖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个方面。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间的差距,缩小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差距,如何使优势资源能够平均分配,如何保障教育优先这是摆在教育部门和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一个难题。此外,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如何控制房价使得普通大众能买的起房等等社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五、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是代表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三个没有变”。针对我国基本国情,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我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新科技革命为我国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我们要认清基本国情、立足国情,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长足发展。六、中国政治制度与民主中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有效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保持政治独立性并拥有最终决策权、高效的执政和强大的学习纠错能力、使得政府更加负责任、能有效的对腐败产生遏制作用。所谓民主就是追求幸福、追求利益。而中国的政治亦能体现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为我国的国体,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均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为广大人民追求幸福填油加力。而我国的民主进程也得依靠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西方的民主往往是在资本的操纵之下,这样的民主只是表面的民主,普通民众的利益与幸福往往会暴露于资本之下从而成为牺牲品。七、近代历史发展及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发展本质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近代的革命则是由地方实力派和立宪派对清廷不满导致的。与国外不同的是,外国是进过工业革命漫长演化而发展,而中国是由革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体制是党国体制,概括来说就是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由政党来引领着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在中国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具备五个特征: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政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便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经计划经济阶段跨入现在的市场经济阶段。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这一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创新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它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