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仅作参考,不是标准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了组织行为学中人际关系的相似性,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1)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在实际生活中,因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的层次,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随着交往的加深,人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决定着人们是否会继续深入交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a)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b)观众效应: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c)性别促进: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个体,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进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促进现象。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和尚们的问题:1、分工不明确;2、缺乏必要的团队文化;3、缺乏优秀的领导者。“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我们:团队合作并非总能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所有影响群体的因素都会影响团队,但团队的绩效还受其他类型的群体所不具有的因素的影响。团队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即团队追求的是大于个体成员绩效总和的绩效。各个成员之间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互动配合。团队的责任既是具体化到每个成员身上的,又是团队共同互补的。4.“归因失真”——评价自己时,自我服务偏见,成功归因于内因,失败归因于外因。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他认为努力起不了作用。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内因,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假如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外因,如偶然生病或其他事故等,一般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性的外因,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5.二.论述题1.智商和情商哪一个对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请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有关知识阐述。答:个人认为情商比智商对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情绪商数(EmotionalQuotient,简写成EQ),通常简称为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同所有新词刚流行一样,要确切说明其定义不是一件容易事,就连那些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心理学家也并没有对其下过确切定义。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情商”指的是“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直觉”等一些情绪反应的程度。1995年,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提出“情商”的概念。情商包括哪五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自我,自我觉知:对自己的情绪了解、把握与控制的能力。2、管理自我:面对各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3、自我激励: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把握的能力。4、识别他人情绪:对别人的情绪了解、疏导与驾驭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技能。在企业这个组织中,组织情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对自身的认知、控制、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以及对外部系统的认知与外部关系处理,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与社会适应性。培养“组织情商”,一方面,对企业或组织管理者来说,使他们有一种系统的、全局的眼光来看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突破传统的直线思考的时空范围,得以了解问题所在和全方位的思考,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更以动态的眼光与思维把握全局,了解系统产生之变化及其背后的整体互动体系,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三个诸葛亮呢?请结合团队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其实,这也是表述团队的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并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随便凑在一起,其智慧就超过诸葛亮了。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就大。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把每一个成员的知识与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需要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具有一定的团结和奉献精神,时刻都要把团队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当然,一个优秀的团队,其每一个成员的行动都不能是盲目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向,这种规则和方向就是团队的目标和整体利益。如果团队的成员不能做到朝一个目标和方向努力,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失败的团队。我们用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作个简单的比喻:如果许多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假如这些力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那么这个物体就会沿着共同的力作用的方向移动;如果这些力的方向不一致,那样力就会相互抵消,这样集体的力量就因内耗的产生而不如一个个体的力量。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要使整个团队的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所有的力都应该是朝一个方向作用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是在三个臭皮匠能在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使其形成一种超越个体之上的综合才智的情况下而言的。如果没有为达到共同目标的协作精神,即使是三个诸葛亮凑在一起,也不一定能抵得上一个臭皮匠。由此可见,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战斗力量。在团队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及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有大家在团队共同目标及组织原则基础上,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团队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只有在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情况下,作为团队成员的每一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无敌团队。如何组建自己的团队:组建自己的团队,其实通过四步就可以完成。第一步:合理的数量。也许很多人尝试把众多的成员塑造成一个团队。其实不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都是小卖家没有太大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建立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高效团队。而像刚起步的小卖家来说,团队的合适成员应在3-5人。第二步:能力互补。一个团队,他们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各个成员有自己突出的能力,哪一块比较擅长就负责哪一块,因而,他们之间的技能应该是互补的。年龄和经验互补,甚至性格和行为方式也要互补。第三步:责任明确。团队有总的责任,也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团队成员并非是简单地做完自己本职的工作,还需要担当对团队成员的责任和集体的责任。如果团队的目标没有达到,每个团队成员所担当的责任基本是相等的。第四步:目标清晰。团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即是团队存在的理由。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对这一团队目标做出承诺。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但要规定出具体的任务,也需要规定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它甚至应该深入到团队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第五步:淡化领导。领导这个角色尽量淡化,要强调指导,而非领导。应该让最有能力的人担当指导的角色。这个指导者应该建立自我指挥的工作团队、保持团队对目标的忠诚、对团队技术保持警觉、善于沟通外部的关系。3.冲突对组织来讲,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阐述。答:冲突对群体或者组织单元的作用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试破坏性的。冲突的水平可能会过高或者过低,任何一种极端情况都阻碍了工作绩效。当冲突达到最佳水平时,它可以避免迟滞、减少紧张、激发创造力、有益于变革的萌芽。但冲突过高会导致群体分裂并使合作受阻。三.案例分析题案例1:研究所里来了个魏清分析:1.三个人的行为特征魏清: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博,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个性,不愿意约束,也不修边幅。李力:从文中可看出属内倾型性格,他与人交往显得沉静,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自己的行为,遇到问题好思考,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他工作责任性强,有事业心,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希望有所成就,得到晋升,提拔,并把晋升看得非常重要。赵老:从文中可看出他是不错的领导,有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勤奋,经常较晚回家;知人善用。创造条件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为下属提供有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喜欢平等的上下级关系,易于沟通。2.赵老对这样的部下在管理上应注意:/(⑴注意性格顺应和互补的原则,李力和魏清在性格上不一样,在工作中要注意调解他们的人际关系,以缓解他们的紧张关系;当在权利上发生矛盾与性格不合而又无法缓解矛盾时,就应把他们两人分开,以利工作开展。⑵注意能力阈限的原则,考虑他们各人的性格,给他们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各尽其能。9⑶从气质方面考虑,注意气质的互补原则,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使他们形成团结的组合,更好地提高科研效益,也使他们相处更加融洽。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赵老应怎样帮助李力使他达到心理平衡?赵老对魏清的管理应是:⑴加强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明确其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地位,在李力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⑵在生活上多多关心,为他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⑶明确经济机制。案例2:认识失调与邪教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并形成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体系由许多认知因素组成,这些认知因素之问有些是相互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而相互关联的认知因素之问又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关联因素之问呈协调关系,二是两个关联因素之间呈不协调关系。在通常状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相互协调的认知体系内接受各种信息,从而使个人的认知体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但是在现实的信息接触过程中,由于个人差异的存在以及所接触到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人们不可能只接触符合自己认知体系的信息。有的信息可能完全是新信息,有的信息则可能是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相矛盾的信息。当这种异化信息冲击个体的认知体系时,就会与原有的认知因素呈现出不协调的关系,从而导致认知失调和心理紧张。邪教组织吸收新成员时运用了使人产生负罪感、操纵、隔离、欺骗、恐吓和逐步升级的承诺等综合方法,使个体一直以来的协调认知就可能被打破。此时,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邪教正是在人们特别需要归属感的时候拉人入教的。当一个人生活没有方向时,正是邪教吸收新成员的好机会。皈依是邪教的一个重要步骤,当新成员与他们先前的价值系统和社会结构失去了联系后,他们把自己作为一个邪教组织的成员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时就完全实现了对邪教组织的皈依。从此之后,邪教教徒要做的惟一的事就是服从。一些公开的承诺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失调效应,让人觉得自己做这些事很傻,但是由于已经跟邪教组织产生了情感联系,并且从中得到了一些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很多信徒就会在犹豫之中按照要求做了。在谈到失调对行为的影响时,费斯汀格做了两个假定:“当失调存在时,由于个体心理上的痛苦,个体则试图减少失调,达到认知和谐,以减少心理上的不舒适体验。当失调存在时,除了努力减少失调外,个体还积极地避开可能导致增加失调的情景和信息”。减少失调可通过三种方式:(1)改变自己对行为的认知。(2)改变自己的行为。(3)改变自己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例如:大多数从前加入过邪教组织的人认为,罪恶感和恐惧感是阻止他们离开邪教的主要原因,因为多数成员已经像孩子似地依赖邪教群体,以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邪教群体之所以能笼络住许多人,足以反映出人们都会受到两种影响,一种是复杂的心理胁迫,另一种是归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心理需要。让我们把琼斯教主的说法改动一下并牢记住它:谁忘记了得到安全感而付出的失去独立和自由的代价,谁就将再次被拉人邪教。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4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