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三、练习题(一)填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和的特征。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答案:满足感的增量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答案:增加减少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答案:利率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答案:未来收益率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二)单项选择1.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C提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归属感和友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发展、自我理想的实现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A.相对性B.同一性C.主观性D.客观性答案:C提示:不同的人对萝卜和白菜的效用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因此体现了效用的主观性,A、B、D都不能反映题干的内容。3.“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了效用的()A.相对性B.同一性C.主观性D.客观性答案:A提示:效用的相对性,指产生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因此题中的观点体现了效用的相对性。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A.欲望B.偏好C.预算约束D.价格答案:B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因此,这种主观倾向使得对于某种物品甲认为是毒药而乙认为是美味成为可能。5.()是劳动供给决策的决定因素。A.劳动者的偏好B.劳动者的身体素质C.工资D.劳动市场需求答案:C提示: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决定了劳动供给决策。6.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降低,企业为了克服商品销售量的下降,最可采取的措施是()A.多做广告B.降低成本C.产品不断创新D.促销答案:C提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要不断创新,产品要多样化,才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7.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而货币边际效用。()A.递增、递增B.递减、不变C.递增、递减D.递增、不变答案:B提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但相对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作为财富象征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不变的,增加一个单位的货币其效用不会递减,只有物品的效用递减,增加的货币会转移到购买高效用的其他物品上去。8.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A.总效用递减B.边际效用递减C.边际效用递增D.边际效用不变答案:B提示:边际效用递减。9.如果当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时,则这时消费该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A.等于零B.等于1C.降至最小D.达到最大答案:D提示:边际效用为零是,总效用处于由上升到下降的拐点位置,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10.如果消费者取得的货币效用大于所购入的商品效用,则它会()A.继续购买B.停止购买C.退掉已购入的商品D.观望答案:A提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以效用交换效用。消费者通过对商品效用和货币效用的对比来决定是否购买商品。消费者取得的货币效用大于所购入的商品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此时用货币购入的商品是相对划算的,举例来说,假如原本10元钱=1个汉堡,现在用9元钱就可以买到1个汉堡,那么消费者取得的货币效用大于所购入的商品效用,根据需求定理,因为价格相对低时需求量会增加,所以消费者会继续购买。11.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个效用单位。A.112B.100C.106D.6答案:D提示:106-100=6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A.满足程度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C.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答案:B提示: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13.某人愿意用20元买了一件衬衫,愿意出35元买两件衬衫,愿意出45元买三件衬衫。那么由此可以第三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A.100B.25C.10D.15答案:C提示:45-35=101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A.欲望最大化B.偏好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D.效用最大化答案:D提示:在现实人的欲望无边与价格高昂、囊中羞涩的矛盾。理性的消费者必须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实现欲望、效用的最大化,此时消费者最大限量的满足,就是常讲的消费者均衡。15.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当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也增加时,()A.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起相同的作用答案:A提示: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16.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支付11元,为第二杯支付7元,为第三杯支付4元,为第四杯支付2元,为第五杯支付1元。如果每杯啤酒的价格为2元,则此消费者消费这5杯啤酒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元。A.25B.23C.16D.15答案:D提示:11+7+4+2+1-5×2=15(三)判断题1.边际效用递减是由于消费者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无关。()答案:×2.需求来自于消费者,是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的;供给来自于生产者,是由生产者的行为决定的。()答案:√3.消费者剩余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效用来衡量。()答案:√4.在纷繁复杂的消费者群体中,消费者偏好可以观察,但不具有规律性。()答案:×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启示企业要不断创新。()答案:√6.在劳动供给决策中,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同的作用。()答案:×7.在劳动供给决策中,工资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答案:√8.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而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答案:√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受人尊重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答案:×10.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量下降。()答案:√11.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觉,但剩余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答案:×12.徐悲鸿的“八骏图”给艺术鉴赏家提供的效用更体现了效用的相对性而非主观性。()答案:×13.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了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有不合理的漏洞。()答案:×14.消费者要获得最大的效用,就应该把某种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答案:×15.消费者剩余是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答案:×16.偏好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物品的价格。()答案:×(四)问答题1.请把表4-4中空格补充完整,然后回答问题:表4-4消费的单位数总效用边际效用00—110102(Ⅰ)8325(Ⅱ)430(Ⅲ)5(Ⅳ)3634(Ⅴ)(1)从表4-4可以看出总效用是按照哪一种速率递增的?()A.固定速率B.递减速率C.递增速率D.无法确定(2)“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只会购买一个单位的由以上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产品,因为这一数量的边际效用最大。”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加以解释。填充:(Ⅰ)18(Ⅱ)7(Ⅲ)5(Ⅳ)33(Ⅴ)1参考答案:(1)B(2)不同意这种说法。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消费的第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是最大的,但是消费者并不仅仅只会购买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因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不是边际效用最大,而是总效用最大。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对的。2.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总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从商品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量。边际效用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量。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不断上升;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开始下降。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3.假设某人的每天的收入是90元,他需要购买A和B两种物品,而A和B的价格分别为20元和10元,那么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此人需要购买A和B各多少?物品单位数MUAMUB11082873664455346137-11参考答案: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重新构制图表为:物品单位数MUA每1元的MUAMUB每1元的MUB1100.580.8280.470.7360.360.6440.250.5530.1540.4610.0530.37-1-0.0510.1从上表可知2单位A和5单位B的组合满足这些条件:8/20=4/1020元×2+10元×5=90元符合以上条件,所以此人购买2单位A和5单位B,总效用最大,为48。4.小王准备花9000元买一把IbanezRG3120F电吉他,到了琴行发现只有IbanezRG2620的电吉他了,于是花了6000元买下。请问中间差价剩余的3000元是消费者剩余吗?如果是,请说出理由;如果不是,请指出什么样才算是消费者剩余。参考答案:(1)中间差价剩余的3000元不是消费者剩余。(2)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出现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心理价格,远远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小王所产生的剩余是购买两种不同型号的吉他所产生的价格差价,所以不能算做是产生了消费者剩余。(3)如果小王准备花9000元买一把IbanezRG3120F电吉他,到琴行后发现这种电吉他打折优惠,他只需花6000元便购买到了此种吉他,这样心理价格超过实际价格的3000元就是小王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5.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Theparadoxofvalue):“水与钻石的价值之谜”──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同学们怎样合理地对价值悖论做出合理的解释?(提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决定;商品相对稀缺性——由供给决定——影响价格。)参考答案:(
本文标题: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