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在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谭修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验示范”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建设全国有影响、全省知名的现代化、示范性、集团型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2002年9月,我校率先在全省全市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四年来,我校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课程设置、组织管理、课程模式、指导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成果展示、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一、实践过程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它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变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更需要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素养以及能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广大劳动者。初中阶段在全体学生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初步获得实践研究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探索并设置了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我校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即着手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课程内容和设置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这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课改后,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个指定领域,还拓展到许多非指定领域如:服装、烹饪、陶艺、轿车原理、汽车模型、机器人、园艺、摄影、形体与健美、文学社、记者团、英语角、管弦乐队、球队等活动课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的7%~8%,有使用课内时间的,也有使用课外时间的;有集中使用,如宣传动员、开题报告交流、专题培训、成果汇报交流、展示等;也有分散使用,如课题小组活动等。(二)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保障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我们修订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温州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组管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2教学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抽样调查评价表》等。同时,建立并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温州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流程图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从学校到学生有五个管理层面:前两个层面履行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指导小组职责,主要负责领导、指导、监控、协调、考核、评价等职能;后三个层面即教研组、备课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工作。工作整体规划,各负其责,既分工又合作,各尽所能。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指导教师都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线组织、管理和操作者,他们处于同一个年级里,信息交流快,情况反馈迅速,基本达到课程第一线的组织管理要求。(三)探索并实践“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题研究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结构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尽管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长期独立设置为一门门学科,容易导致形式化,为教而教,达不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我校选择“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题研究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研究过程、撰写结题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制作演示文稿等一系列活动中,很自然的融入信息技术教育,有的课题活动需要进行社区调查或社会考察,有的课题活动需要实践操作,有的课题活动成果可以直接指导社区活动,实现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整合。第二,这种课程模式可操作性强。比较容易起步、容易展开、容易管理,在自然、社会、生活里,只要留意观察就可以发现身边处处有问题,有的问题经过适当的提炼和完善就可以成为课题,课程的实施是在选题过程中起步、逐渐展开的。学生在“课题”任务驱动下,要完成查找资料、记录过程、处理信息、撰写结题报告等一系列任务。为了完成任教研组备课组指导教师学生校长室教科研处教务处校区(教学主任)3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协作、交流,需要接受如何选题、开题、观察记录、调查访谈、结题和展示等知识与技能训练。第三,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形式。信息技术已成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更为教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尝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受到了社区资源有限,教师指导能力、指导时间及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还有人身安全等因素的制约,而信息技术则具有速度快、范围广、资源丰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点。我们尝试了多种在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如:●“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分工或合作查找学习资源,并利用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学生通过网络编辑了温州民间故事选、温州名小吃汇粹等等成果。●“主题研究—资源利用—创造学习”模式。教师指导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明确研究主题,最后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如学生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和研究,写出了“我论花木兰”、“曹操的真相”等小论文。又如学生就台湾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上网收集资料,建设信息资源库,他们提出“台湾与大陆同板块论”,从地理上论证台湾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提出了“大陆诚意论”,认为中国政府撤消福建等地的哨所开辟为旅游点等措施说明解决台湾问题是很讲诚意的,搞“台独”不得人心等等。四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题研究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模式,努力体现这门新课程的价值,初步达到了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适合我校现有条件下实施这门课程。(四)营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良好氛围1、积极主动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不仅来自于其成熟的时机、严密的计划,更重要是有各方的鼎力支持。作为温州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争取社会各界、上级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学校积极配合《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媒体不断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而且通过社区共建,为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空间。下表是媒体对我校新课程改革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报道:日期内容报纸备注2002.06.04介绍学校宣传新课程温州都市报第8版照片2002.09.30新课程改革:学校积极家长担心温州都市报第17版文字照片2002.12.22立足课程改革提倡百花齐放温州日报专刊特刊文字2003.11.28零距离感受新课改温州日报第10版文字照片2003.11.29温州市新课改成果展示会见闻温州都市报第10版文字照片2004.04.30再看新课改特色亮亮相温州日报第10版文字照片2004.12.17初中课改在摸索中前进温州日报第12版文字照片2、实行向家长全程开放的改革模式,赢得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与合作。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有坚强的后盾4与合作伙伴。为了赢得家长对新生事物的支持,学校不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全程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果(一)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为建立一支优秀的课程指导教师队伍,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培训,使教师们既认识了课程基本知识、认同了课程基本理念,也营造了这门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次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我校派出了14位教师与会,带去了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大会上交流,谭修平老师还上台演讲,交流我校的一些经验。收集了很多专家讲座的课件、录像资料,留下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材料,会后每人还撰写总结和体会。平时加强备课组活动,坚持每周一上午集体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想与每一堂课的资料搜集、编写、制作课件等等都在备课组的热烈讨论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吴丽莉老师在全校56人的备课组长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我们选拔一些教学能力强、热爱教育工作的学科教师,组成这门课程的骨干力量、指导教师的带头人,形成了较好的指导教师队伍,为教师全员参与课题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校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已有10多位高素质的专职综合实践教师,专业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二)公开教学与示范引领,承办活动一路领先近几年来,在我校分别召开的浙江省素质教育现场会、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温州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温州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温州市探究性学习研讨会、温州市新课程课堂展示会等几个会议上,综合实践活动方面都有介绍和交流,获得广泛好评。2005年12月,市教育局主办的“城乡共话素质教育”活动中,我校周爱娟、韩秀萍、刘荃三位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分别在温十四中、温八中、永嘉上塘中学同时开出展示课,谭修平老师担任了专家点评任务。特别是2003年11月22日在我校绣山校区隆重举行的温州市新课程课堂展示会上,各地领导、教师高度评价温州实验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工作,例如:服装、烹饪、汽车模型、机器人、园艺、摄影、英语角、健美操等活动课程,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省市新课程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三)科研成果百花齐放、研究水平明显提高我们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越来越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科研活动中频频获奖,2006年1月揭晓的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评比中,我校有六篇文章获奖,教师论文数量和获奖档次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学校有以下一些课题研究成果:杨向群副校长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的研究》获温州市200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教科研处副主任邓权忠老师主持的课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立项为温州市2006年度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并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其它研究课题:潘建中校长主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与学过程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何民副校长主持的《温州实验中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获温州市200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陈柳老师主持的《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获温州市200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5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3月,端木敏捷副主任主持的《基于网络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已立项为温州市基础教育项目《网络环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等等。(四)学生成果累累、交流与展示频繁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交流与展示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果交流与展示使学生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习资源共享。我校采用的成果交流与展示方式包括:班级交流、学校展示和网络展示。按年段推选出其中的优秀成果,再从中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参加校级汇报展示。优秀成果展示包括:陶艺作品、手工作品、活动图片、音像资料、手抄报、优秀的演示文稿、心得体会、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或小论文)等等,对其中特别突出的,在“特别推荐”栏目里展示。(五)课程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推进综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0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