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文化建设
DALIWENHUAJIANXUN目录☆龙腾舞狮闹新春,欢天喜地庆牛年,我市各地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第十六届“银河工程”文艺赛演圆满落幕☆无为寺恢复建设工程完验收工作☆我市首批50个农村文化室投入使用☆龙尾关寿康楼修缮工程竣工,社会各界反响良好2009年1月1总第1期大理市文化局主办大理文化简讯DALIWENHUAJIANXUN【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绩,反映我市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下,大理市文化局开展具体工作的情况。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大理市文化局于二〇〇九年初,编辑了《大理文化简讯》内部资料,旨在通过信息交流渠道加强与全市各部门之间、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实现“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抓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大理文化简讯》编辑部二〇〇九年一月龙腾舞狮闹新春欢天喜地庆牛年我市各地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市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全市各族人民度过了一个“热烈、祥和、文明、安全”的新春节。大年初一,由中共大理市委、大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春节文化活动在开发区民族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市委宣传部部长段直霞主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元作新春致辞,方元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致以节日的亲切慰问和新春美好祝DALIWENHUAJIANXUN愿,预祝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最后,由市委副书记杨晓源宣布“大理市2009年春节文化活动启动”。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声,大型龙狮灯文艺游演活动为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一支由“十龙十狮”组成的龙狮灯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后,浩浩荡荡地从民族广场出发,途经风光大道—苍山路—泰安路—建设路—人民公园等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伴随着欢快、悠扬的白族乐曲,唢呐声和锣鼓声响彻云霄,耍龙舞狮,尽情飞舞,一路游演。一路上,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飞舞的龙狮为人们送去了无尽的欢乐,为大理带来了牛年的吉祥和祝福。在民族广场,龙狮灯表演结束后,接着上演的是第十六届“银河工程”文艺赛演颁奖演出,整台演出紧扣民族文化进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等时代主题,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达对全市各民族人民的新春祝福和诚挚问候。在春节期间我市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欢度春节,主要有:2009年大理市第三届社区文艺展演;城区广场及农村迎新春电影展播;大理古城文化园迎新春多项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大理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图书馆正常开放。极大的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另外,全市11个乡镇在春节期间都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充分展示全市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春节各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成为大理市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关文化馆杨梅)DALIWENHUAJIANXUN第十六届“银河工程”文艺赛演圆满落幕2008年12月27日,由中共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教育局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银河工程”文艺赛演决赛在下关开发区明珠广场和大理文化馆同时举行。“银河工程”文艺赛演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系统工程,自1993年启动以来,一直受到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者的支持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届“银河工程”文艺赛演活动围绕“民族文化进校园”这一主题开展,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11月初,市文化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举办了民族歌舞教师骨干培训班,对全市中小学文体骨干教师进行了白族基本舞蹈、白族民歌和白族集体舞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其后,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创作、排练,大理文化馆和下关文化馆的群文干部深入学校进行辅导,经过初赛选拔,有53个节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决赛分为农村中学组、城市中学组、农村小学组、城市小学组4个组,各组分别进行比赛。进入决赛的节目围绕民族文化进行构思创作,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反映出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有舞蹈、小品、快板、声乐等,民族特色浓郁,展示出白族优美的民族歌舞和质朴的民族特点,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DALIWENHUAJIANXUN族民间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4场决赛,共评出金奖4个、银奖8个、铜奖12个、优秀节目奖29个。并将于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在下关开发区民族广场举行颁奖。(下关文化馆杨梅)无为寺三期保护建设工程完成验收工作为贯彻市委、政府“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佛教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的方针,我局在无为寺一、二期修缮工程的基础,于2007年12月全面启动了第三期恢复重建工程,力争恢复无为寺原有风貌,再现“无为八景”,为大理文化旅游服务。三期工程自启动以来,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各方通力合作下,克服今年雨季漫长、山地施工、无施工用电等各种对于施工不利的条件,建设方认真管理、监理方科学监理、施工方精心施工,很好的完成此项工程。2008年11月27日,由市纪工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设计、地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此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初次验收。2008年12月31日,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地勘、质检等各方对此工程进行竣工终验,经各方细致的验收后一致评定此建设工程为合格工程。工程的顺利竣工,标志着大理市又一独具特色的山林寺院的恢复,它不同于崇圣寺的大气恢弘,而是曲径通幽的深山藏古寺,其DALIWENHUAJIANXUN必将为大理市文物事业、文化产业做出极大贡献,也必将为大理市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从而为大理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添砖加瓦。(大理市文管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大理市已完成首批50个农村文化室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2008年,大理市启动实施了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目前,全市首批50个农村文化室建设任务已初步完成。作为大理市农村文化室建设的具体负责实施部门,市文化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市发改局、市扶贫办、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行政村一道把农村文化室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做好全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摸底调查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制定文化室建设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和使用好专项建设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建立健全考核验收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业务指导。目前,首批50个农村文化室已完成了设备采购、设备配送等各项工作,并于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挂牌使用,受到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首批50个农村文化室初步建成。市文化局下一步将根据农村文化室建设的实施方案,分步骤逐步实施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今后三年全面完成DALIWENHUAJIANXUN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下关文化馆杨光宇)龙尾关寿康楼修缮工程竣工社会各界反响良好龙尾城是南诏古城遗址,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尾关寿康楼,位于大理市下关镇西洱河北岸,苍山斜阳峰下龙尾街。明洪武初年,龙尾关按明代规制修建,数百年风雨沧桑,兵燹灾祸,到本世纪初古城楼已荡然无存。1936年,当地民间组织集资在遗址上重建了寿康楼,城楼为二层土木结构。80年代初,城楼已破败不堪。1986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由大理市园林局负责对古城楼进行重修。经多年风雨剥蚀,寿康楼破损严重,木结构糟朽,屋面塌落,门窗损坏,花板缺失,油饰彩绘斑驳不堪,危及到文物安全和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加之80年代对寿康楼维修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材料,破坏了寿康楼的原有风貌。寿康楼是龙尾城的北城楼,是龙尾城古街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下关龙尾城古街区和西洱河旅游文化长廊保护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文物古迹,使寿康楼恢复原状并维护周围居民人身安全,2008年4月,大理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由大理市文化局对古城楼进行全面修缮,此次修缮工程严格遵照文物古建筑DALIWENHUAJIANXUN维修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文物古建筑的原始信息。对城楼木结构糟朽椽梁进行更换,恢复青瓦屋顶和青砖地面,剥除城墙表面水泥砂浆抹面层后,对明代城砖进行勾缝处理,恢复了明代城墙的历史风貌。寿康楼修缮工程于2008年10月16日开工,2009年1月22日竣工,历时66天。修缮工程得到了大理州文化局、大理市政府、大理市下关镇古城保护协会、下关镇关迤社区居委会等州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大理市文管所)一月大事记1、我局与下关镇吊草村举行“洱海保护月”启动仪式。1月19日上午,我局在洱海保护挂钩联系单位下关镇吊草村举行“洱海保护月”启动仪式,动员全局干部职工与吊草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保护“母亲湖”。文化系统的所有下属单位、村民代表等数百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参加启动仪式的全体人员分别到吊草村、黄家村等村社协助村民清扫环境、清运垃圾,整治村容村貌,切实为洱海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局办公室)2、文化局领导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和吊草村困难群众。春节前夕,市文化局组成春节慰问小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别慰问了文化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和扶贫挂钩点吊草村困难群众。在退休老干部家里,局领导向老干部们简要通报了2008年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和明年工作设想,同时送上节日慰问金和慰问品等。在慰问扶贫挂钩点DALIWENHUAJIANXUN困难群众时,市文化局领导与困难群众进行亲切座谈,共谋今后脱贫致富的思路和办法,并送上新春祝福及慰问金、慰问品等。(局办公室)(电子邮箱:dlwhjx@163.com,电话:2123598)
本文标题: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文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1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