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学1.什么是出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答:出版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出版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资源开发。出版是对已有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2)编辑加工。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内容的过程。(3)大量复制。出版是对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4)广泛传播。出版物还要通过发行环节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所以广泛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出版活动的开展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出版活动的开展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这里所指的资源条件,主要指出版物选题资源,即直接构成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来源。(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精神产品的生产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人员,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有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等。(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将出版物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通组织工作来实现,因此就需要有流通机构、工作人员及信息网点、渠道、设备等流通传播条件。(4)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满足市场需求是出版活动的目标,没有市场需求,出版活动就没有意义,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是开展出版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3.概述出版物的基本类型与结构。答:以构成要素为标准,出版物可以划分为六大基本类型:(1)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公开连续性出版的散页出版物。报纸由报头、正文及辅文三大部分组成。(2)期刊。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期刊一般包括封面、目次页、正文、封底。(3)图书。指用文字、图像或其他符号,按一定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定义概括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BOOK);5页以上、48页以下的称为小册子(PAMPHLEF)。图书一般由封面、正文和辅文构成。(4)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指录有科学文化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出版物。根据所记录信号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两大类型。前者包括录音带、唱片和激光唱盘,后者包括录像和激光视盘。(5)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可行的大众的传播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连续出版物、电子版书目数据和计算机软件等。(6)互联网出版物。即指将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的作品的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数据库或其他的相应载体上,并借助计算机进行互联网上的在线传播或其他利用的出版物。4.什么是出版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出版学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其主要理由是:(1)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商品供求矛盾,它反映的是文化知识的供应与社会对文化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图书馆、文化馆工作领域的出版物供求矛盾,它是围绕出版物商品价值的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反映的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2)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影响与制约着出版领域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如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的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版资源和产品结构的矛盾,流通过程中批发与零售的矛盾、物流和商流的矛盾等等,都要受供求矛盾的制约。(3)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基本矛盾。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生产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都可通过供求矛盾反映出来。5.为什么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答: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是依其研究对象的属性决定的,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而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则是社会科学。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因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1)书刊出版活动,是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文字,出现了书籍,有了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出版活动才得以产生。(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也不断发展,也就促使出版业经营者在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中使出版活动不断地获得发展。(3)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6.谈谈你对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这两者关系的认识。答:出版学理论与实践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的出版工作实践是出版学理论发展的源泉,是出版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来源于出版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才能丰富出版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对出版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能指导和促进出版实践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出版实践才能避免盲目性,才能按照科学规律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7.出版学的相关学科有哪几门?这些学科与出版学有何联系与区别?答:与出版学相关的学科有两类,一类是为出版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如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等;二是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学科,如新闻学、图书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1)传播学。传播学基本原理能为出版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参照,但是传播学侧重人类传播行为的一般性研究,而不偏重某一特定传播媒介体的研究,出版学则重点研究出版物这一特定传播媒体及与此相关的传播行为。(2)文化学。出版业的发展与种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出版业的发展要遵循文化规律办事。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样是构建出版学的理论基础之一。(3)经济学。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活动的属性,所以,以探求一般经济活动规律为基本任务的经济学研究,也就必然对出版学理论的形成具有了基础性意义。(4)新闻学。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传播行为,与出版发行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具有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职能等,这使新闻学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出现了许多交叉。(5)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和出版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都是如何整理、陈列图书,如何准确地揭示图书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等等。图书馆工作与出版工作在工作性质上的相同之处,使得以工作实践为源泉的两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也有了许多的共同点。(6)文献信息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研究文献信息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出版学则要研究出版物这一具体文献形式中的信息揭示与利用问题。因此,文献信息管理学也是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的相关学科。8.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哪几类?答: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五类:(1)探讨出版活动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如出版概论、出版美学、出版经济学、出版文化学、出版社会学、比较出版学、中外出版史等。(2)研究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科,如图书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出版信息学、读者学等。(3)研究出版物生产流通过程的学科,如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物制作学、市场营销学、书刊储运学、书评学等。(4)研究出版活动环境的学科,如出版物市场学、出版法学、出版业宏观管理学等。(5)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的学科,如出版财务学、出版统计学、出版业计算机应用、出版物的分类与编目、出版网络技术等。9.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答: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应做到三个坚持:(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问题。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问题,才能使出版学研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才能使出版学自身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出版科研选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论证材料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实践之中去获取,形成的理论要有实用价值,要坚决反对那些脱离实践的学究式的研究。(2)要坚持实事求是地探讨问题。探讨出版活动的规律必须从出版活动与周围其他现象的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去进行研究,对出版活动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须全面地去进行分析,努力防止片面性。另外,还要防止主观臆断,而是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3)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探讨出版领域的各种规律,才能不断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才能使出版科研活动始终处于朝气蓬勃的状态。第二章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1.你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何时?其理由是什么?答: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西汉末年。进行出版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是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二是有众多的生产者通过一定手段对作品进行复制使其成为出版物,三是出版物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西汉末年,这三个条件都已具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稍后,又出现了书肆。在槐市与书肆上交易的图书,都不是作者的原作品,而是用手工抄写方式对原作内容进行加工复制的产品;此时出版物的传播已开始采用市场交换方式;众多的图书品种集中在书肆销售,说明社会上能用于加工复制的作品也很多。这就说明,此时出版活动已经产生。2.概述纸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答:汉武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的植物纤维纸,只是由于质地粗劣,不能用于书写,所以槐市、书肆上的图书载体都是竹简与缣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突破了此前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老思路,拓宽了造纸资源,提高了纸张的生产率。纸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改善了书籍的载体材料,提高了书籍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扩大了平民抄书和读书的机会,为出版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纸张利于运输,为图书流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还扩大了我国出版业在世界各地的影响。3.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是指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的1300多年,此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特点:(1)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大量史料都有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记载和对隋唐抄书活动的描述,这都说明此期图书生产制作是以手工抄写为主的。(2)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这些个体书摊、书贩有的单个流动推销,有的云集成市。(3)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东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盛行,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普遍信奉宗教。对宗教的迷恋,使佛道教经典被官府大量抄写制作进而影响到民间。此期又是文学非常发达的时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书籍的抄写与流传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4.概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答:据史实推断,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雕本肇于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人,精于宋人”。它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图书的生产方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成为可能,只要把握了雕版的质量,也就使用该雕版印制出来的出版物质量有保证。(2)大大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利用一个雕版可以大量复制,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降价了生产成本。一些民间需求最大的品种如唱词、日历、韵书、佛经等通过雕版印刷术大量印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发展。(3)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也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5.概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答: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公元1298年,农学家王祯又创制了木活字。人们还探索使用金属活字如铜活字、锡活字等印书。活字印刷术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
本文标题: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1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