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冰蚀作用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冰川的挖蚀作用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挖蚀作用。2.冰川的磨蚀作用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磨蚀作用。冰蚀作用有人估计可超过河流侵蚀作用的10~20倍。估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大冰期中平均被挖蚀去25米厚的岩层,岩屑总量可以填平现在的波罗的海和它周围的一切湖泊。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境内的湖泊,就是由大陆冰川挖掘地面形成的。北美的五大湖也是如此。二、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陡坎。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化的结果。冰斗、刃脊、角峰角峰与刃脊角峰(喜马拉雅山)角峰冰斗湖2.槽谷和峡湾•(1)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形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①平面形态河谷弯曲,槽谷平直;槽谷一般表现为中上游宽,下游窄。•②横剖面河谷V形,槽谷U形•③纵剖面河谷为圆滑曲线,槽谷为陡缓交替的阶梯状槽谷(2)悬谷•在主、支冰川汇流处,常因冰量不同而引起了侵蚀强度的差别。主冰川比支冰川厚度大,侵蚀力强,槽谷深度也大,当冰川衰退后,支冰川槽谷就高挂在主冰川槽谷的谷坡上,形成悬谷。它高出主冰川槽谷底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悬谷悬谷U形谷U形谷U形谷(3)峡湾•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这里沿冰期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后仍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米。峡湾挪威峡湾新西兰冰斗与峡湾澳洲3.羊背石•(1)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2)特点:•①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②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羊背石羊背石冰蚀地貌——擦痕第三节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作用•1.冰川搬运的特点•①搬运距离长•②搬运量大•③被搬运物大小悬殊•④具有逆坡搬运的能力冰川的搬运作用二、冰碛物•1.冰碛物: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冰碛物。•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①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结构松散,大小悬殊。•②缺乏分选性,无层理。•③砾石的磨圆度很差。•④砾石上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冰川融水与冰碛物冰碛物明永冰川杂乱堆积的冰碛物明永冰川•3.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分别叫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和基碛等。中碛终碛基碛表碛(细)明永冰川表碛(粗)明永冰川侧碛与终碛漂砾三、冰碛地貌•冰碛地貌:随着冰川的衰退,冰碛物也就相应地被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1.冰碛丘陵•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2.侧渍堤:当冰川融化后退时,在冰川的两侧由融出渍堆积形成的长堤状地形。侧碛堤•3.终碛垄(终碛堤,前碛堤):由冰川搬运物在冰川末端堆积成的弧形堤。•4.鼓丘:它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多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内有时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它局部出露于迎冰坡,或完全被冰碛物所埋藏。(P136)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2005年9月鼓丘鼓丘四、冰水堆积地貌•冰水堆积是指冰川消融时冰下径流和冰川前缘水流的堆积物。它们大多数是原有冰碛物,经过冰融水的再搬运、再堆积而成。因此,冰水堆积物一方面具有河流堆积物的特点,如有一定的分选性、磨圆度和层理构造;但同时又保存着条痕石等部分冰川作用痕迹,故又称层状冰碛。•(1)特点:它是一种狭长、弯曲如蛇行的高地。两坡对称,丘脊狭窄;一般高度15~30米,高者达70米;长度由几十米到几十千米,北美有长达400千米的。蛇形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是略具分选的沙砾堆积,夹有冰碛透镜体,具有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构。1.蛇形丘•(2)成因•常见的是冰下隧道堆积。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此,蛇形丘可有分支,亦能爬上高坡,匍匐于丘陵、高地之上,贯穿鼓丘群之间。蛇形丘2.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1)冰砾阜:是一种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小丘,由一些初经分选、略具层理的粉沙、沙和细砾组成;其上常覆有薄层冰碛物。它是由冰面或冰川边缘湖泊、河流中的冰水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上堆积而成。•(2)冰砾阜阶地:只发育在山岳冰川谷中,由冰水沙砾层组成,形如河流阶地,呈长条状分布于冰川谷地的两侧。•它是由冰缘河流的沉积,在其与原冰川接触一侧,因冰体融化失去支撑而坍塌,从而形成了阶梯状陡坎,沿槽谷两壁伸展。•(3)锅穴:指分布于冰水平原上的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锅穴是埋藏在沙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塌陷而成。冰砾阜锅形湖3.冰水扇,冰水平原和冰湖三角洲•(1)冰水扇:冰川融水从冰川的两侧(冰上河)和冰川底部流出冰川前端或切过终碛堤后,地势展宽、变缓,形成冰前的辫状水流,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就沉积下来,形成了顶端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体,叫做冰水扇。•(2)冰水平原: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3)冰湖三角洲•冰湖三角洲:冰水河流进入冰水湖泊时……(三层结构发育良好)•季候泥(纹泥):是冰水湖泊由于季节变化,接纳的冰水沉积物由颗粒粗细和颜色深浅的差别而形成的。(湖心部位)冰水堆积地貌后退冰川蛇形丘鼓丘终碛冰砾阜锅形湖底碛冰水沉积平原第四节第四纪冰期•一、冰期与间冰期•1.概念:当气温下降,降雪量增加,冰川大规模增长的时期叫冰期。当气温普遍增高,降雪量减少,冰川大规模消退的时期称间冰期。•2.由于气候的冷暖交替,就产生了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3.在地质历史上,现在已发现有三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和第四纪冰期。•4.其中,第四纪冰川作用直接影响了现此地貌的发育。•自新第三纪中新世以来,全球气候普遍变冷,但并非直线式下降,而是波动性的周期变化形成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多划分为四次冰期,三次间冰期和一次冰后期。冰川考察南极惊险的冰川考察南极冰川内部冰洞考察南极
本文标题:冰川地貌课件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3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