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1515721716001姓名:金华层次:高起专类别:网教专业:行政管理2016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社会学【9092】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单选题答案:1.A2.B3..D4.D5.C6.B7.A8.B9.A10A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有成为物质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2.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3.社区:.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可以说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4.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其内涵包括:第一,社会基本形态的变迁,它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第二,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社会职业结构、社会组织模式的变化。第三,日常生活和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日常生活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简答题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有哪些?答:社会学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包罗万象,而是以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视角即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静态结构分析与动态规律把握来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并由此入手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过程的规律的;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社会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视角上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变动性与现实性,方法上的规范性与表意性(定量与定性)。2.社会化的机构有哪些?答:1.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其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情和爱的培养。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与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再次,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2.学校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在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其次,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群体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3.同龄群体所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首先,在同龄群体中的大多数活动不是由某种权威事先为他安排好的,他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其次,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由于在同龄群体中个体可以摆脱像家庭或学校环境中的那些社会权威的约束,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个体某些朦胧的感受在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中发生共鸣,而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4.工作单位进入工作单位并不意味着社会化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社会化阶段的开始。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大众传媒对人们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3.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是什么?答:1.正功能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2.负功能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社会发展。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4.如何控制越轨行为?答:1.周密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4.加强法制建设。5.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3.文化`科学`思想道德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6.人的现代化。论述题结合实际说明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答:失业问题的成因1.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2.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3.市场取向的改革导致制度性失业。4.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实现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2.积极发展中小企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灵活就业。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2-\
本文标题:社会学答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6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