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于豪杰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两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知识上侧重双基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迁移、归纳拓展、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由于高二进行文理分班,所教的两个班是文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较为一般,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意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三、教学目标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四、教法分析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五、教学方法设计: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①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②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①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③加强对边缘生的辅导。边缘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将下大力气辅导边缘生,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法,并定时单独测试,面批面改,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3、高效课堂。通过上一个学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所以本学期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4、书香校园。本学期,我校仍继续“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这一理念”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书香校园活动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看一些跟数学题材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的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能更懂得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由来,更可以认识一下发明公式定理的伟大数学家,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是国际间交流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育人单位的学校,严格推行规范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是一个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信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必须要强化认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在纷杂的工作中有明晰的思路,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不至于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而使工作流于形式或敷衍了事。而“人人都讲普通话,个个能写规范字”,不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也是学校文明与文化品位的体现。.讲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每一个教师的岗位职责。在现代社会,传授给学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规范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六、教学资源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统计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2.推理与证明: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复数: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4.框图:了解程序框图;了解结构图。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通过统计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必修课程的统计基础知识,了解解决特殊问题的统计过程及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通过框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流程图,结构图等刻画、解决问题体会框图是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图示;体验用框图表示解决问题过程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本备课组教师根据本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重视课本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七、教学进度:(每周按5课时计)八、教学评价方案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有着丰富的内涵,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评价,要全面的评价学生,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学生通过数学课程教学获得科学知识,这仅仅是数学教学目的中的一个方面;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的学习,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这才是数学教学目的的全部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选拔仅仅是教学评价一个附加功能,随着教育大众化趋势,应当弱化甄别、选拔功能,更多地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因此数学教学评价应当弱化对结果的评价,重视对过程的评价。预备周第1周2.17-2.23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2周2.24-3.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第3周3.3-3.9§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续)§2.3小结第4周3.10-3.16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5周3.17-3.23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4.3小结第6周3.24-3.30全面复习选修1-2第7周3.31-4.6选修4-1第一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8周4.7-4.13§1.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9周4.14-4.20复习第一章第10周4.21-4.27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圆周角定理§2.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2.3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第11周4.28-5.4§2.4弦切角的性质§2.5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出期中考卷第12周5.5-5.11总复习迎接期中考试第13周5.12-5.18讲评期中试卷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1.1平面直角坐标系§1.2极坐标系第14周5.19-5.25§1.3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15周5.26-6.1复习第一讲第二讲《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第16周6.2-6.8§2.2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第17周6.9-6.15§2.3直线的参数方程§2.4渐开线与摆线复习第二讲第18周6.16-6.22期末总复习第19周6.23-6.29期末总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第20周、21周期末考试上交材料
本文标题: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7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