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神经外科终极考核试卷
滨州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神经外科学试题一、填空题1、头皮裂伤后活动性出血的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2、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主要鉴别点是_____________3、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_____________4、枕顶部受伤1小时后右侧瞳孔逐渐散大,孔探查部位应首选_____________5、原发性脑干损伤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6、诊断颅底骨折的确切依据是伤后出现_____________或血性脑脊液流出9、枕骨大孔疝的临床特点是____________8、形成脑疝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是基础是颅内各部位及各分腔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9、小脑幕裂孔疝典型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_____10、小脑幕裂孔疝发生后病情常急转直下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脑裂伤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A.伤后昏迷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以上B.迟发性瞳孔散大而无脑疝表现C.常有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改变D.可有肢体瘫痪、失语等E.腰椎穿刺脑脊液可混有血液2、压增高病人的一般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变化B.频繁呕吐时,予以禁食C.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作气管切开D.作高作灌肠以疏通大便E.静脉补液量以维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即可3、患者从汽车上跌下,左枕部着地,进行性意识障碍,继以右侧瞳孔扩大,手术重点应探查(A)A.右侧额、颞极及其底面,查明有无硬脑膜下血肿B.右侧急性硬脑膜外血肿C.右侧顶、枕部脑挫伤D.下丘脑损伤E.左侧脑内血肿4、幕上硬脑膜外血肿病人继发昏迷的主要原因是(E)A.弥散性脑水肿B.脑血管痉挛或闭塞C.脑室系统梗阻D.枕大孔疝E.小脑幕裂孔疝5、硬脑膜下血肿时,出血主要来自(E)A.脑膜中动脉B.板障静脉C.颞浅动脉D.大脑内静脉E.脑挫裂伤处血管6、下列是哪种不引起颅内占位改变?(c)A.脑脓肿B.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颅内动脉瘤D.脑寄生虫病E.颅内蛛网膜囊肿7、最常见的颅内神经纤维瘤起源于()A.三叉神经B.面神经C.位听神经D.舌咽神经E.副神经8、左侧偏瘫,右侧展神经和右面神经麻痹,病灶在()A.右内囊B.左中脑C.右桥脑D.右延髓E.左延髓9、以下哪一组病变位置与临床表现不符?()A.额叶前部→精神症状B.中央区→对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C.顶叶→感觉性局限性癫痫,皮质感觉障碍D.颞叶→海马钩回发作E.枕叶→Foster-Kennedy综合征10、下列哪项不属于诊断垂体瘤的临床依据()A.内分泌紊乱B.头痛C.视力、视野障碍D.蝶鞍扩大,鞍底和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E.单侧耳聋三、简答题简述氧自由基与颅脑损伤发病的相关性。简述介入放射治疗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概况.简述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理论依据简述神经导航系统的适应证简述未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分类和分级标准简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简述三叉神经痛病因研究进展加压包扎止血硬脑膜已破裂脑脊液及脑组织向颅外溢出与颅外相交通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彻底止血减压右侧额颞部伤后即可出现昏迷去大脑强直双瞳孔大小多变甘露醇速尿耳鼻意识障碍发生较晚呼吸骤停发生较早压力梯度或压力差意识障碍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侧肢体偏瘫中脑受压和脑脊液循环障碍患儿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未闭张力增高双眼球落日征1.神经细胞膜脂质富含胆固醇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这两种化学成分极易被氧自由基所破坏;2.脑组织自身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差,表现在超氧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酶含量较低;3.脑组织富含各种金属离子,金属离子是促进氧自由基损害作用的启动因子,脑损伤时,在金属离子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脑损害;4.脑组织富含溶酶体,氧自由基能破坏溶酶体膜,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5.颅脑损伤后患者早期脑脊液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伤情或预后有关,伤情越重,升高程度越显著,患者预后越差。2..治疗脑动脉瘤:利用可检测的可脱性球囊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在病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操作,连续监视神经功能,使大多数中大型或巨大形手术难以完成的动脉瘤通过此技术可以进行治疗;2.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难以完成的主要功能区及脑深部的动静脉畸形均能用此技术取得满意效果;3.治疗动脉痉挛和动脉狭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症状性血管痉挛药物治疗不起作用的,血管成形术可发挥效果;4.脑膜瘤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楚,易于彻底切除肿瘤;5.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治疗脑胶质瘤:此方法优于静脉给药途径,可减少全身反应,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6.其他:治疗Galen’s静脉瘤,脊髓的血管畸形,脑栓塞后的溶栓治疗。027.简述目前常用的微导管及应用。3.有90%的高血压病人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神经原性高血压。有人在手术时观察到脑干左侧Ⅸ、Ⅹ对颅神经根入脑区(REZ)血管压迫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其理论依据是:1.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反射性引起血压增高;脑干在受到机械、电及化学物质刺激时可产生高血压;孤束核本身病变也可引起高血压;2.随年龄增长,脑底动脉变性延长,脑底部向尾侧下垂,动脉迂曲,这种缓慢自行永久存在的过程,使动脉可能对脑干产生压迫;3.脑干受血管压迫时,对心血管中枢及迷走神经冲动产生影响是可能的,此理论已在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4.原则上适用于传统手术的各种神经系统病变,但考虑到该系统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目前主要用于下列疾病:1.活检、颅内异物取出术;2.颅内深部病变,如脑干、丘脑及其他中线附近病变;体积较小的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转移瘤等;3.功能性神经外科定向手术;4.颅内较小病变的准确定位和小切口术式设计,如突面小脑膜瘤、脑脓肿等;5.国外也有用于脊髓外科手术的报道;6.深部胶质瘤借助于导航系统,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又能避免过多的损伤周围正常结构。5.临床分为三类:1.无症状性:无临床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2.有症状性:伴有动脉瘤局部刺激压迫症状,如头痛、癫痫、脑神经受压及局灶性脑梗死等;3.多发性动脉瘤:同时伴有多个未破裂的动脉瘤。有人将影像未破裂脑动脉瘤预后的三个主要因素结合起来(年龄、瘤体大小、位置),提出未破裂动脉瘤的分级标准。临床分级=年龄(0.1.2.)加动脉瘤大小(0.1.2.)加位置(0.1.2.)。评级标准:年龄小于40岁为0分;40-60岁为1分;大于60岁为2分。动脉瘤≤10mm为0分;11mm-25mm为1分;25mm为2分。单纯颈动脉系统为0分;复杂性颈动脉系统及单纯基底动脉系统为1分,复杂椎基底动脉系统为2分。病残率和死亡率随分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6.1.保守观察或颈动脉压迫法:适于发病早期,症状较轻,瘘口血流量较小而且较慢的患者,可先观察一段时间,有些可自愈,也可试用颈动脉压迫法,用手指或Matas架压迫患者颈动脉,每次30分钟,3周可见效;2.栓塞疗法:(1)经静脉途径,采用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了解瘘的供血动脉、瘘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数量及方向,然后将微导管放入供血动脉并栓塞之;(2)经静脉途径,若经动脉途径失败,可经股静脉→颈内静脉→岩上窦或岩下窦→海绵窦或侧窦,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或侧窦而填塞瘘口;3.手术治疗:适应证为:(1)合并颅内血肿有占位效应者;(2)引流静脉呈静脉瘤样扩张或破裂可能;4.放射治疗:对于瘘口较细小复杂者,机理为放疗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增生等炎症反应,逐渐闭塞瘘口达到治疗目的。7.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目前主张在发病6小时以内行手术治疗,称超早期手术治疗。理论依据:1.研究证明,血肿形成30分钟之内,其周围的脑实质即将发生海绵样变;2.6小时后由于血肿分解产物的损害作用,紧靠血肿的脑实质开始出现坏死;3.坏死层外侧的脑组织内以静脉为主的小血管周围出现环状或片状出血灶,称血管外出血层,再外侧为海绵层,之后随时间的推移坏死层、血管外出血层和海绵层不断向周围脑实质扩展,12小时后坏死层和血管外出血层融合成片。由此可见,血肿形成6小时,周围脑组织开始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故6小时内清除血肿,即可避免这种不可逆性损害8.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指临床检查时三叉神经本身及周围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无阳性发现者称为原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多认为在周围部分,如岩骨嵴抬高压迫后根,圆孔或卵圆孔狭窄挤压三叉神经支,由于供血动脉硬化致半月节及后根退行性变,齿颌慢性疾病刺激三叉神经等。近年来,血管压迫后根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理论已被公认,后根受血管长期压迫,局部纤维脱髓鞘变,使感觉的传导“短路”,从而引起疼痛,手术减压可使疼痛消失。实际上所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有某种病变或多种病变所致。
本文标题:神经外科终极考核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7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