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1页)三明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盐铁专卖”的政策D.“精耕细作”的特点2.《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反映唐代手工业者A.地位优越B.职业世袭c:遭受歧视D.地位低下3.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生活习俗不同D.历史传统不同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商品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5.《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6.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7.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备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8.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1页)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10.据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某学生的日记记载:1934年春,她经人介绍前往一平民学校教课,为其办理手续者系一男子,这使她“心中鹿鹿不已”,因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见陌生男子”。但她又想到,前来授课是“为国家幸福计,己身前途计,不得不尔。余侪处事光明磊落,何分性别,何惧他人窃议哉?”这则日记反映出当时A.女子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B.女性仍然深受传统的束缚C.知识女性普遍追求自由平等D.成都地区涌现了一代新女性.11.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实行公私合营12.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农轻重比例失调B.计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D.人民公社体制13.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14.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5.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B.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C.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D.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16.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17.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1页)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18.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D.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19.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20.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A.手工工场B.机器工厂C.股份公司D.垄断组织21.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A.计划经济思想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2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2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25.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座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2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1页)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27.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8.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29.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联合国C.北约D.欧洲联盟30.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说明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3分.32题9分.33题9分.34题9分,共40分)31,丝绸之路把孤立、分散的各国、各民族联系起来,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3分)高一历史试题第5页(共1页)(2)据材料二,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进其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材料三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3)据材料三指出,阿里·玛扎海里从什么角度研究丝绸之路的衰落?(2分)材料四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创阶段,
本文标题: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