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福建省高三二轮地理配套课件专题3第3讲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讲区域可持续发展核心整合读图训练当堂演练规范答题核心整合—析高考明技巧系统构建答案:1.荒漠化2.经济3.产业转移热点透析热点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13年海南地理T13~14,6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边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回答(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题干中的湿地恢复计划也可说明湖泊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本题选C。第(2)题,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物但不能增强城市排污能力;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减小城市气温年较差。所以本题选B。答案:(1)C(2)B命题规律:以文字、图表等呈现相关信息,考查区域生态的现状、成因、变化及治理措施,主要考查区域荒漠化、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关问题。热点2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2013年广东文综,T7,4分)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解析:1986年后,输沙量的减小幅度大于径流量的减小幅度,说明水量变小的同时也在变清,故C项正确。答案:C命题规律:以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保护等图文材料为载体,或者以某河流、某区域河流的综合开发、河流特征变化、流域环境保护等为背景,考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方法规律1.列表比较鲁尔区与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见附表2.有关河流流域开发的相关问题(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依据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2)河流水能资源判断。(3)河流的治理措施。(4)流域开发治理的综合效益包括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热点3区域经济发展[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2)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解析:第(1)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由于鲈鱼的特点与传统鱼类不同,其捕捞方式必然会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第(2)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答案:(1)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2)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命题规律:以热点区域或典型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方法规律1.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如下图所示: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为例)珠江三角洲江苏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热点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2年安徽文综,T28~29,8分)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如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年份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析:第(1)题,该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因南部水资源短缺,北部湿润多雨,而南部需水量大,故进行“北水南调”。第(2)题,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故A、B错。由表可知,多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到0.1美元,C错误。可能因为该年份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水银行”没有运作,故选D。答案:(1)B(2)D命题规律:以区域资源分布、调配路线或方向等图示为背景呈现相关信息,侧重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也可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等。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实现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方法规律1.图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2.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影响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典图】生态农业关联图的判读读图训练—读图表讲方法判读方法(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具有地带性特点或指示性的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如图甲中的“水稻”“稻田”。(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图乙所示的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思路。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缓解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种类多,产业链延长,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例】(2013年福建文综,T1~2,8分)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题思路:正确理解关联图中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只有D项闽浙丘陵符合题目要求。第(2)题,解答本题时要看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图示的意思,图中各要素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而沼气属于清洁能源。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②和④的意思没有蕴含在图中,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答案:(1)D(2)B【典例】(2013年山东文综,T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规范答题—建思模讲规范(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审题区:(审材料、审图表、审设问)第一步审材料▶关键词“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等,说明了“大量生产乙醇”的原料条件。▶关键词“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说明了“大量生产乙醇”的市场条件。第二步审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等,说明甘蔗生产的条件优越和甘蔗生产区的分布;从中可以比较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从图中城市分布,可以看出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从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可以看出随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第三步审设问▶第(1)问,要求说明“大量生产乙醇”的原因,中心词是“乙醇”,说明了所要分析的能源种类,关键词是“大量生产”。“分析”要从“生产”的原料与市场两方面进行,从而体现区域能源发展的原因。▶第(2)问的关键词“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限制了能源发展的原料范围,而“我国”要“借鉴巴西的经验”就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即结合我国“粮食”的供求矛盾,这是分析的关键点。而“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优势又非常明显(环境效益和可再生),因此“利弊”分析要客观。答题区:(语言要简洁,运用地理术语,要点要全)(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每点2分,共6分)(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每点2分,共6分)【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综合题的答题策略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2013安溪八中质量检测)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当堂演练—固基础提能力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
本文标题:福建省高三二轮地理配套课件专题3第3讲区域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