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1高二实验班生物半期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51分)1.细胞学说建立于l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A.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生物多样性的原因C.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2.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属丝状病毒科,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体内所有的病毒构成了种群结构层次;②埃博拉病毒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③埃博拉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④为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⑤埃博拉病毒的核苷酸链中含有A、G、C、T4种碱基;⑥埃博拉病毒的核酸中具有4种核苷酸;⑦埃博拉病毒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A.0项B.1项C.2项D.3项3.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衣藻⑤金鱼藻⑥烟草花叶病毒A.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4.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2D.在电镜下观察乳酸菌、硝化细菌这些生物,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5.右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6.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7.下列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A.辐射育种B.细胞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8.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①生物的多样性;②保护色;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④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⑥生物的生存斗争A.①②B.④⑥C.③⑤D.④⑤9.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的定向选择D.耐药性的增强的过程中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10.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3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11.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可能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1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13.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14.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A.用基因芯片诊断遗传病B.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血友病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表达D.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形成重组分子15.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胚胎工程D.基因工程16.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7.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4B.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有该过程所利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D.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18.红江橙种植几年后往往容易积累病毒导致品种退化。在生产上可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有丝分裂和分化B.染色体变化和细胞全能性C.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D.DNA的复制和表达19.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20.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21.下图中的供体DNA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是利用该基因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5A.经酶A处理后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B.Ⅱ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C.Ⅲ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D.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2.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D.92%、8%2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A.胸腺嘧啶B.胞嘧啶C.腺嘌呤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24.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几百年之后小岛上的这些兔子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产生后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B.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的产生不同的变异C.由于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较大的差异D.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25.下列遗传图谱中:4号个体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的配子的几率是()A.1/2B.1/4C.1/8D.1/l626.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l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627.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而致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能生长,“-”不能生长)ABCDE甲突变菌+-+-+乙突变菌--+--丙突变菌+-+++丁突变菌--+-+分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可以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D.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B→D→A→C→E28.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29.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30.利用两个纯合玉米品种尝试多种育种方式,如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γ射线使a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7B.过程①②③和过程⑤⑥所示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过程⑥通常利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个体AAbbC的产生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3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②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③可通过羊水检测、DNA测序分析等基因诊断手段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④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⑤成功改造过造血干细胞,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的某女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3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B.9/19C.1/19D.1/233.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34.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C.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D.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高二
本文标题: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