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禽病诊断与防治第一部分禽病诊断禽病的临诊诊断程序一般包括:流行病学诊断(流行特点调查)、临床诊断(禽群和个体症状的观察)、以及病理诊断(病理解剖变化观察)三个方面。由于许多疾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类同,单凭临诊诊断一般只能作出初诊,要进行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但生产中讲求时效性,要求在很快时间内必须做出处理方案,否则损失将会很大。所以,在生产中我们更多的是将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和病理诊断有机结合起来,现场判定,将疾病锁定在一定范围内,及时采取处理方案,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必要时进行实验室确诊。一.流行特点调查(听、问)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一样,有些表现特征是某个疾病(或某一类疾病)所特有的,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为下一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流行病特点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发病情况主要询问何时发病,病禽的日龄、发病的症状、疾病的传播速度等情况。借以推测疾病是急性或慢性,是细菌性或病毒类以及怀疑是什么病。如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迅速停止死亡,可提示是细菌性疾病;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可提示是中毒疾病,或是某种烈性传染病。(2)周边疫情、本场(群)病史、及引种情况①调查附近家禽养殖场的疫情情况。如果这些场、户的家禽有气源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痘等病流行时,可能迅速波及到本场。②了解养禽场或养禽专业户的禽群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疫情,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等情况,借以分析本次发病与过去的疾病关系。如过去发生过禽霍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而又未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鸡也未进行预防注射,可考虑是旧病复发。③对从引进种蛋、种禽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这可以提供有关本地区所发生疾病的诊断线索。有许多疾病是经蛋和种禽传递的。如新进带菌、带病毒的种禽与本地禽混群饲养,常引起一些传染病的爆发。(3)平时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有无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禽预防接种过什么疫苗,什么时间接种及接种途径;是否进行过药物预防和定期驱虫等,由此来综合分析病因。(4)饲养管理状况主要了解饲养密度是否过大,通风是否良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否适宜,采食量变化,饲料是否全价、有无发霉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来找病因。(5)生产成绩变化如产蛋量、畸形蛋等,这些情况可作为诊断某些疫病的参考。如产蛋率下降,可考虑鸡新城疫、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以及温和性的禽流感等。如软皮蛋,常见于钙、磷的缺乏或比例失调和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等。2、临床症状观察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应对禽群的群体状态进行观察。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观察时往往在禽舍的一角或运动场外直接观察,开始时应静静地查看全群的情况,尤其是家禽群的各种异常表现,观察时不要惊扰家禽,必要时可将其中有代表性的病禽挑出,仔细观察。1.一般状态的观察(1)精神状态健康的家禽精神活泼,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周围稍有惊扰便伸颈四顾,甚至飞翔跳跃。公禽鸣声响亮,站立有神,翅膀收缩有力,紧贴躯干,行走稳健,食欲良好,神志安详。病禽的一般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表现为食欲减少或废绝,两眼半闭,缩颈垂翅,尾羽下垂,蹲伏在舍内一角或伏卧在产蛋箱内。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精神尚可但蹲伏于地:见于由传染病、营养代谢病或外伤等引起的腿部疾患,如葡萄球菌性关节炎、佝偻病、骨折等。精神尚可但少数家禽出现旁视:见于由眼型马立克氏病、禽脑脊髓炎;也可见于大肠杆菌性眼炎、葡萄球菌性眼炎等。病禽兴奋、不安、尖叫、两翅剧烈拍打向前奔跑:见于肉鸡猝死综合征、一氧化碳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等。(2)营养程度健康的禽群整体生长发育基本均匀一致,表现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充盈、被毛光泽、躯体圆满而骨骼棱角不突出。病禽则表现为营养不良。整群家禽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见于饲料营养配合不全或因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的营养缺乏症。整群家禽表现为大小不等,部分家禽营养不良、消瘦:表明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如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结核病、慢性新城疫、慢性禽霍乱、内外寄生虫病等。(3)运动、行为、姿势健康家禽活动自如,姿势自然、优美。病禽则出现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劈叉”姿势:见于马立克氏病。“观星”姿势:见于维生素B1缺乏症。“趾蜷曲”姿势:见于维生素B2缺乏症。“企鹅式”站立或行走姿势:见于严重的肉鸡(鸭)腹水综合征、蛋鸡输卵管积水(囊肿)、蛋鸡卵巢腺癌;偶见于家禽卵黄性腹膜炎。两腿呈“交叉”站立或行走姿势,运动时则跗关节着地: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也可见于禽脑脊髓炎、弯曲杆菌性肝炎等。两腿行走无力,行走间常呈蹲伏姿势:见于佝偻病、成年家禽骨软病、笼养鸡产蛋疲劳综合征、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性关节炎、传染性病毒性关节炎、肌营养不良、骨折、一些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的小腿畸形等。“角弓反张”姿势:见于雏鸭肝炎、鸭流感、鸭曲霉菌病。趾骨发生弯曲或扭曲(滑腱症):见于锰缺乏症。运步摇晃,呈不同程度的“O”型“X”型外观或运动失调:见于雏禽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锰缺乏症、胆碱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等。头部震颤、抽搐:见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扭头曲颈或伴有站立不稳及返转滚动的姿势:见于神经型新城疫、禽流感、严重的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E缺乏症等。(4)呼吸动作健康家禽的呼吸频率为20~35次/分钟。病禽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吸气困难、张口呼吸、气喘: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喉型”禽痘、气管比翼线虫病、火鸡波氏杆菌病、火鸡的气管交合线虫病、鸭变形杆菌病。咳嗽、气喘、并有气管啰音:见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败血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也可见于禽流感、慢性禽霍乱等。气喘、咳嗽、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肺炎型白痢病、大肠杆菌病、败血霉形体病、曲霉菌病、隐孢子虫病、禽舍内氨气过浓;也可见于衣原体病、火鸡的气管交合线虫病;偶见于“白喉型”禽痘、维生素A缺乏症。2.饮食状态的观察食欲减少甚至废绝: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在排除由于饲料品质不良(如发霉、腐败)、饲料或饲喂制度的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的突然变换等条件而引起者外,一般即为病态。饮欲的改变:在排除由于气温和季节变化、饲料水分含量等环境、条件所引起者外,饮欲增强,可见于一切发热性疾病、热应激、球虫病的早期、腹泻、渗出性病理过程及家禽的食盐中毒等。饮水明显减少则预示水温度太低、药物有异味等。异嗜:家禽的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癖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异嗜或恶癖。其发生往往与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及矿物质)缺乏、光照强度等有关。3.粪便的观察在正常的家禽的粪便中混有尿的成分,刚出壳尚未采食的幼雏,排出的胎粪为白色或深绿色稀薄液体。成年鸡正常的粪便呈圆柱状、条状,多为棕绿色,粪便表面附有少量的白色尿酸盐。一般在早晨单独排出来自盲肠的黄棕色糊状粪便,有时也混有少量的尿酸盐。粪便出现异常往往是疾病的征兆。白色粪便:见于白痢、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内脏型痛风、磺胺药物中毒、铅中毒等。红色粪便:见于球虫病。黄色粪便:往往出现在球虫病之后,由肠道壁发生炎症、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也可见于堆型艾美球虫或巨型艾美球虫病同时激发厌氧菌或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肠炎所致,雏番鸭小鹅瘟。肉红色粪便:粪便呈肉红色见于绦虫病、蛔虫病、球虫病和出血性肠炎的恢复期。绿色粪便:主要见于新城疫、禽流感、鸭瘟。典型新城疫或急性禽流感出现明显的绿色稀粪;非典型新城疫或温和型禽流感,则零星出现绿色粪便。黄绿色粪便,并有绿色干粪:见于败血型大肠杆菌病。黑色粪便:见于小肠球虫病、鸡肌胃糜烂症、上消化道的出血性肠炎。水样粪便:见于食盐中毒或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可见于由温度过高而引起家禽大量饮水后造成的水样粪便;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时水样腹泻,可能是由于肠道对产蛋期饲料不适应(尤其是钙)或由于进入产蛋期机体内血流分布相对改变等因素所致。硫磺样粪便:见于组织滴虫病。饲料便:即鸡排出的粪便和饲喂的饲料没有什么区别,见于肠毒症,也见于饲料中小麦的含量过高或饲料中的酶制剂部分或全部失效。偶见于鸡消化不良。4.病禽的个体检查和与疾病的初步诊断(1)羽毛羽毛是家禽皮肤特有的衍生物,刚出壳的雏禽体表覆盖有均匀纤细的绒毛;成年健康家禽羽毛紧凑、平整、整洁、光滑且富有光泽。病禽则羽毛逆立、蓬松,污秽,缺乏光泽,换羽提前或延迟。羽毛可见的异常变化有:羽毛蓬松、污秽、无光泽:见于副伤寒、慢性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羽毛蓬松、逆立:见于热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寒战,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羽毛变脆、断裂、脱落:见于家禽啄癖、外寄生虫病(林刺膝螨,疥癣)、锌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等。也可见于家禽自身啄羽、笼养鸡颈部羽毛脱落是与鸡笼摩擦的结果。羽毛稀少或脱色:见于叶酸缺乏症;也可见于泛酸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羽轴的边缘卷曲,且有小结节形成:见于锌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或某些病毒的感染。羽虱:检查时用手逆翻头部、翅下及腹下的羽毛,可见到淡黄色或灰白色的针尖大小的羽虱在羽毛、绒毛或皮肤上爬动。羽毛囊炎: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纯种家禽长出异色羽毛:见于家禽的遗传性变异、一些营养素(如铁、铜、叶酸、维生素D等)的缺乏等。羽毛生长延迟:见于叶酸、泛酸、生物素、锌、硒等的缺乏。(2)皮肤家禽皮肤较薄,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有尾脂腺。皮肤的颜色因品种而异。检查时用手逆翻躯体各部分的羽毛,观察皮肤的色泽及其体表的肿胀物及皮下组织状态。常见异常变化有:外伤:常见于母禽的背部损伤,一般是在自然交配时被雄性抓伤。皮炎:传染性皮炎常引起皮肤坏死,如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型禽痘;营养性皮炎(皮肤粗糙、有裂纹)见于生物素或泛酸缺乏症。皮肤肿瘤: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皮下气肿:常发生在头、颈或身体的前部。见于由阉割、剧烈活动等引起的气囊破裂使气体逸出至皮下所致。皮下水肿:见于雏鸡渗出性素质,多由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皮下粘液性水肿:见于食盐中毒、饲料中棉籽饼的含量过高;颈部皮下粘液性水肿,见于禽流感。皮下弥漫性出血:见于维生素K缺乏、住白细胞虫病等蓝紫色斑快(尤其在腹部皮肤):见于硒/维生素E的缺乏症、葡萄球菌感染、坏疽型皮炎或尸绿。跖骨鳞片出血:见于禽流感。(3)喙喙是皮肤的衍生物。喙的异常变化有:橡皮喙:表现为喙柔软如橡皮一样富有弹性,可弯曲成相应的形状,见于佝偻病;也可见于腹泻或肠道寄生虫感染所致的钙磷吸收障碍。喙尖色泽发紫: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鸭出血症、禽霍乱、卵黄性腹膜炎;也可见于禽流感、维生素E缺乏症。喙色泽淡:常见于某些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如马立克氏病、球虫病、绦虫病、维生素E/硒缺乏症等。鸭喙出现水泡或上喙卷曲且比下喙小:见于鸭感光过敏、鸭喹乙醇中毒。(4)口腔及口角健康家禽口腔湿润,黏膜呈灰红色,口腔内温度适宜,口腔及上鄂裂无异物。病禽则口腔温度、湿度、黏膜颜色、上鄂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口腔内温度升高、干燥:见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及口腔炎症,如鸡新城疫、禽流感、口炎等。口腔内温度过低:见于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慢性中毒所致的严重贫血;也可见于频死期的家禽。口腔黏液、唾液分泌增加:见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霍乱、有机磷农药中毒、口腔炎症。口腔流涎,并伴有大蒜味:见于散养家禽误食喷洒有机磷农药的蔬菜、谷物等引起的中毒。口腔或口角流血:见于敌鼠钠中毒、住白细胞虫病;偶见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口腔或口角流出煤焦油样液体:见于鸡肌胃糜烂症。口腔黏膜有黄白色隆起的小结节: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烟酸缺乏症。口腔黏膜形成黄白色干酪样假膜或溃疡:见于白色念珠菌病;也可见于白喉型禽痘。口腔上鄂内有淡黄色干酪样物质: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波氏杆菌病;偶见于传染性鼻炎。口腔外部及口角形成黄白色假膜:见于霉菌性口炎。(5)冠、肉髯、耳垂正常(鸡)冠、肉髯及耳垂是由皮肤褶所形成的。(鸡)冠、肉髯、耳垂的异常变化有:鸡冠、肉髯色泽苍白:见于考氏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慢性白痢、严重的绦虫病
本文标题:禽病技能提升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9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