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16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掌握细菌的毒力,比较内毒素、外毒素的特点2.熟悉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3.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4.掌握细菌的感染类型5.掌握医院感染第16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感染(infection)致病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的影响因素1、毒力2、侵入数量3、侵入门户细菌的致病性侵袭力(1.菌体表面结构、2.侵袭性酶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菌毛、粘附素毛发样突出物荚膜类荚膜物质细胞壁结构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1侵袭力粘附作用抗吞噬抗杀菌利于细菌毒素扩散一、细菌的毒力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细菌黏附于宿主组织不吞噬不完全吞噬抗吞噬抗杀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DNA酶)侵袭性酶利于细菌毒素扩散内毒素外毒素生理病理变化2、毒素外毒素2、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解破坏。3、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抗毒素(antitoxin)的使用原则●早期●足量●防过敏↓治疗↓抗毒素→类毒素→抗毒素↓预防外毒素2.1外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类型细菌名称引起疾病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中毒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毒素白喉葡萄球菌TSST-1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猩红热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大肠埃希菌(产毒型)肠毒素腹泻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①发热反应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2.2内毒素的作用②白细胞反应早期白细胞下降,1-2h上升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活性介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而微循环障碍静脉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甚至休克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凝血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发生连续反应形成微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减少——血小板、纤维蛋白减少内毒素激活和促进纤维酶系统,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凝血又被溶解——皮肤粘膜出血点淤血或内脏出血内毒素与外毒素主要区别来源主要G+分泌G-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放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180℃30min被破坏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毒性强毒性较弱对组织器官有选择各种细菌内毒性毒害作用,引起素毒性反应特殊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抗原性强。外毒素经甲弱。不能用甲醛醛脱毒成类毒素脱毒成类毒素病原菌要使感染获得成功,需要足够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细菌的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数就越少。二、细菌的侵入数量合适的侵入途径是完成感染的必要条件。病原菌的侵入与定居部位,与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有关。三、细菌的侵入部位呼吸道性接触创伤感染消化道昆虫叮咬输血等泌尿道侵入途径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一、根据感染的来源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二传播方式与途径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流播散,但并未繁殖。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在体内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毒血症: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医院感染的分类按微生物来源内源性医院感染——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致特定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分类——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对象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介入检查和治疗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其他因素抗生素使用不当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
本文标题:第16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