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四、教学方法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五、教学过程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年代):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背景:战后出现美苏为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特点:“一边倒”(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3)作用: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提出:首次在1953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周恩来);完善再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5)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6)意义:拓展新中国外交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对中国军事威胁②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③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④作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①背景: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②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③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④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⑤影响: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利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苏联等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本文标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