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点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受精作用【核心知识通关】1.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_________的生物。(2)时期:从_____________→成熟生殖细胞。有性生殖原始生殖细胞(3)特点:染色体复制_____,细胞连续分裂_____。(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_____。一次两次一半2.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___________是否变形_____不变形数目和种类一个精原细胞↓__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__个卵细胞、__个极体不均等分裂变形4134.减数分裂过程中三组概念辨析:(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_____可以都来自___________,也可以由来自父方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组成母方父方或母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除外)一般_______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配对举例图中的__和__、__和__图中的1和3、2和4或1和4、2和3不相同配对1234(2)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___________两两配对的现象。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_。③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__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④举例:图中的1和2、3和4联会后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2(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和c′、_______。②非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Ⅰ.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c和d(d′)、c′和d(d′)。同一着丝点d和d′不同着丝点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c(c′)、a′和c(c′)、a和d(d′)、a′和d(d′)、b和c(c′)、b′和c(c′)、b和d(d′)、b′和d(d′)。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_________。自由组合交叉互换6.受精作用:(1)概念:_______和_____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______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_______与卵细胞的__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__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_______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卵细胞精子受精卵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染色体精子(父方)卵细胞(母方)【特别提醒】(1)发生减数分裂的器官:精巢或卵巢,但精巢或卵巢内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也可发生有丝分裂。(2)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体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联会、分离等现象。(3)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①若精(卵)原细胞中不含该等位基因,则一定是基因突变;②若精(卵)原细胞中含有该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思维拓展】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及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分析(1)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①基因突变DNA复制时;②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③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2)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分析(以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为例):考点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核心知识通关】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比较: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发生部位卵巢、睾丸(精巢)各组织器官分裂次数连续分裂___次一次子细胞名称生殖细胞_______两体细胞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1次;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次;间期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不变联会、四分体出现不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有无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时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①与②中都有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②中___________联会,形成_______;③中无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①与②的主要区别:①中染色体的_______排列在赤道板上,②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___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___,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赤道板的两侧无同源染色体时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与②比较:①中姐妹_________分离,②中___________分离;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______________;②与①③比较:②中_______________,①③中_______________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无姐妹染色单体3.减数分裂观察:(1)实验材料选择: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如植物的_____,动物的精巢、卵巢等。(2)装片制作步骤:解离→_____→染色→压片(制片)。花药漂洗(3)显微观察:先用_______观察,后用_______观察。(4)观察结果:假设亲代为二倍体(2N),则精巢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有__________三种情况。低倍镜高倍镜N、2N、4N【特别提醒】(1)无同源染色体但属于有丝分裂的特例:二倍体的单倍体的有丝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但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例:可能是四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深化探究】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图像辨析:(1)图中可能属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是_____。(2)图中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图像是________。B、CA、C、D考点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坐标分析【核心知识通关】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DNA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因复制而加倍。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_______________而使细胞中DNA减半。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NA数目再减半。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染色体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_______________而使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因___________而使次级性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随后又分配到两个成熟生殖细胞中,最终使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2.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分析:如上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A→BB→CC→DD→E特点及其变化A→BB→CC→DD→E减数分裂对应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____________后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前期和中期3.数量变化柱状图分析(以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1)图中染色体、DNA一直存在,且其数量比为_____或_____。(2)染色单体时有时无。1︰11︰2【特别提醒】减数分裂“减”“增”特点(1)减数分裂“减”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量两次分裂均减半,染色体数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量先增后减,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2)减数分裂“增”的特点:DNA数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增加,且曲线斜线上升,染色体数量减半后增加,且曲线直线上升。【思维拓展】细胞分裂其他表现形式的坐标(针对2N生物)(1)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分析。①模型图:②解读:a.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对(2n条)加倍成为2n对(4n条),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b.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分析。①模型图:②解读:a.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2→4)。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恢复(4→2)。b.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末→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减半(2→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数由1变为2。
本文标题: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