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2讲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讲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一)政府公共关系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1.萌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兴起及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所以,职业化的、科学的公共关系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但有类似于现代公共关系的一些活动:•古希腊,赞美诗——•维吉尔的《田园诗》,这是政府通过诗歌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例证。•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共关系的著名人物就是凯撒(行军报告)•伊拉克发现了一份公元前1800年的农业公告•美国的总统竞选活动也普遍运用公共关系手段。(一)政府公共关系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2.产生和成熟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和政府公共关系植根于18—19世纪,但真正建立起这一职业并使这种活动得到社会广泛承认却是在20世纪。•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赫伯特·斯莫尔和托马斯·马文在波士顿创办美国第一家宣传企业——宣传事务所(今天的公共关系机构前身)。从此,公共关系(包括政府公共关系)职业正式诞生。•1929年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和工会也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协调劳资矛盾,沟通政民关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炉边讲话”通过广播深入到美国家庭,宣传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鼓舞了人们的信心。•1941年罗斯福下令成立了作为今天美军中央情报局前身的“战争情报中心”(一)政府公共关系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3.繁荣和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1)公共关系理论趋于完善•(2)公共关系教育普遍展开•(3)公共关系日益受到政府及从政人员的重视,并使公共关系活动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公共关系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5)公共关系组织和职业队伍迅速扩大•据1937年美国《企业周刊》统计,当时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专家有5000人,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有250家。到1960年,公共关系的从业人员猛增到10万人,顾问公司超过1350家,75%的大公司都设有公共关系部。20世纪70年代后,公共关系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985年以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可达14万人之多,各种类型的公共关系公司数千家。公共关系组织和职业队伍迅速扩大(二)战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由于科技的进步,战后政府公共关系的技术和手段日日益先进。•(2)机构和人员的日趋专门化和职业化。•(3)公共关系开始进入政府的高级决策层,发挥重要的参谋和咨询作用,成为决策者的智囊团。•(4)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不再局限于中央一级,成为各级政府当局的日常工作。(三)政府公共关系的现代化1.政府公共关系现代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统一市场、统一规则)•小康生活的发展(公共关系最基本的经济背景)•人性化时代的到来(一是人性化管理,二是人性化经营)•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品位问题)•买方市场的形成(用户是上帝)•激烈竞争的出现(利用形象战略,积极推行名牌工程)•消费主义运动的兴起(讲究承诺艺术,维护企业形象)•大众媒介的普及(尤其互联网)2.政府公共关系现代化的趋势•——公共关系职责的发展兼有式to专业化•——公共关系理论基础的发展推销to传播to社会营销管理•——公共关系操作模式的发展小作坊式生产to战略化、整体化、系列化策划•——公共关系宣传内容的发展商品信息to企业形象•——公共关系策划模式的发展口号式to意境化公关教育层次化公关实务专业化公关手段高新化公关理论整合化新特点公关地位战略化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一)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的起源1.古代的类政府公共关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政府公共关系思想在古代已经萌芽,各种各样以树立政府公共关系良好形象为目标的思想活动十分常见•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具有政府公共关系性质的事例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的西汉和亲政策、班超出使西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文成公主入藏、郑和下西洋,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1)强调重视民心所向,不断调节施政措施•墨子主张“兼爱”、“非政”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兵家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推祟“不战而胜”•纵横家则鼓吹“远交近攻”的政治、外交政策•孟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唐魏征与李世民论及人民与帝王关系时所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2)守信用,重信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等,都是强调要守信•商鞅变法(3)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和为贵”“两和皆友,两斗皆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注重掌握信息,分析趋势,预测未来•《左传·公元三十一年》记载了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文章通过子产反对取缔乡校的故事,说明他如何重视来自下层的呼声。故事:子产不毁乡校背景:春秋时期,郑国人喜欢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七嘴八舌地议论国家政事。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公共关系活动•(1)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运动中有效地开展了具有公共关系意义的宣传鼓动工作,塑造了“强学会”形象。•(2)孙中山的“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他的“民族、民权、民生”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民主革命主张,充分体现了在公共关系中所强调的长远性方针与目标性原则。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共关系活动•(1)内求团结——以《矛盾论》、《实践论》为指导,强调军政之间、军民之间、官兵之间的协调统一。•(2)外求发展——两次国共合作,党的统一战线。•(3)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是人民的子弟,群众是我们的爹娘”。•(4)舆论先导——强调传播以发动群众,沟通以争取群众,注重通过报刊、人际、组织等手段宣传,教育群众。(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广泛——一些大中城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树立城市形象、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目的,运用公共关系策划,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公共关系色彩很浓的社会活动。例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淄博的陶瓷琉璃艺术节、哈尔滨的冰灯节、上海和成都的电视节、呼和浩特的那达慕节、青岛的啤酒节、昆明的世博会等。这些活动在提高城市知名度、招商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政府公共关系在一些城市开始制度化。如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设立市长电话或市长接待日;民情沟通日•3.设立公共关系机构•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全国政协决定设立新闻处•国务院各部门及许多省市政府也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湖南双峰县在政府机构改革中,首家设立了公共关系局(三)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案例: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政府危机公关•我国政府的反应速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速度快。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信息披露速度快。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紧随其后,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有这些消息,让全国人民对异常情况有了及时和全面的了解。•扑灭谣言速度快。汶川地震发生后,传言百出,其中有称北京当晚将发生余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仅在汶川地震后2小时,国家地震局就公布,北京当晚发生余震传言不实,北京地区近期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潘基文的评价•潘基文说,不久前中国四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他就此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最诚挚的慰问。在中国政府迅速、有效的组织领导下,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他对此表示高度赞扬。•潘基文还表示,他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联合国也愿随时为中国的救灾工作提供帮助。1.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1)民族的(2)社会主义的(3)现代化的2.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要求:理顺政企关系)(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对外发布信息•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确定有能力代表政府发言的高级官员为发言人,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各界公众传递和发布重要信息,介绍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意图,就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宣传和解释,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理解。利用社会协商对话方式,收集来自公众的信息•协商对话的具体形式有干群对话、首长接待日、热线电话、市长信箱等。塑造领导者的形象领导者面对公众塑造自己的形象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语言、风度、气质及修养。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协调对外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在各种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应充分发挥引导、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协调好各种对外关系,沟通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国家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3.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1)目的性(发展生产力)•(2)服务性(国家强盛、人民幸福)•(3)实践性(务实)•(4)继承性(民族文化传统)•(5)和谐性(利益一致性)•(6)发展性(借鉴)4.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特色•(1)理论特色——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中国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公共关系实践,深刻揭示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现象,探索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形成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2)目标特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职能特色•政府内部关系的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协调•政府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协调•(4)文化特色•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本身就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儿,传统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必然会作为初级社会化的痕迹被带入政府组织,并作为影响或形成政府公共关系的要素而发挥作用。越是古老、悠久的民族,其民族的意识、精神、风格对公共关系的影响也就越深刻。•(5)素质特色——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公共关系人员,是代表政府组织以整个社会为舞台开展活动,其个性、情感、品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行为风格。社会公众往往通过公共关系人员的言谈举止来了解其所代表的政府组织。5.建设有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途径体现中国国情强化公共关系意识继承传统文化借鉴我党经验发挥传播优势传统文化仁爱思想民本思想人和思想中庸思想信义思想三、研究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知晓的若干问题(一)管理取向转化1.物本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2.人本管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3.心本管理:●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吴甘霖.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二)公共管理理论1.传统公共管理:统治型政府[科层制:大型化、合理化、等级垂直整合]•凯恩斯主义:政府挽救市场失灵•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人民社会主义:普选制、参与制、小额股份制2.新公共管理:企业家政府(市场竞争机制)[英国学者E.费利耶.行动中的新公共管:理概括四种模式]•效率驱动模式:撒切尔主义:命令与控制的层级管理•小型化与分权模式:扁平式:合同与责任(问责制)•追求卓越模式:创新理念、学习型组织、魅力型角色•公共服务取向模式:公民权理念、角色使命、服务质量3.后新公共管理:合作型政府•英国称:合作政府(布莱尔)•美国称:协同政府或网络化政府•加拿大称:水平政府•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称:整体政府(1)改革缘起:挽救政府失灵(社会矛盾)•政府的公共性与市场性的矛盾(国家资本主义)•政府职能集中与财力资源矛盾(税收政策乏力)•政府形象与信任危机矛盾(管理失控)(2)理论依据•美国RobertDenhardt等.新公共服务理论•英国PatrickDunleavy等.整体政府理论•德国和荷兰学者.网络治理理论(3)
本文标题:第2讲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5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