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讨论新中国成立的有关事宜。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同时规定首都(北京)、国歌、国旗、纪年(公元纪年)等。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②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③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另外世界被压迫民主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③作用: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地位。②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③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④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祖国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②实施: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载入了1954年宪法。到1965年我国已建立了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③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日益繁荣与发展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对民主法治的破坏①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②社会秩序极端极端混乱;③人大、政协制度都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④中共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①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②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城市: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③颁布了1982年宪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④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⑤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形成过程: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先建议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的方针;②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九条方针”;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确立:1984年,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3、意义:为中英、中葡解决香港、澳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且得以成功实践,为祖国解决台湾问题树立了榜样,还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借鉴。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实践: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①香港:1997.7.1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②澳门:1999年12月20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台海问题的由来及性质:内战遗留问题;中国内政。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②1980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三通逐渐放松;③1992.10,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④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纲领性文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⑤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⑥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⑦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3、原则立场:一个中国原则,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刘少奇冤案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是A.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艰难而曲折B.毛泽东用人不当C.资本主义有复辟的危险D.“四人帮”全面夺权2.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新政协的召开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3.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图片资料。并把它们归入不同的主题。下列图片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A.殖民地的血泪史B.“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C.香港的经济腾飞D.中英外交关系破裂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奉行不结盟政策5、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中日邦交正常化④正式加入WTO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宪政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宪法或临时宪法制定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②①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①②③7、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A达成九二共识B两岸真正停火C两岸实现三通D连战访问大陆简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下表补充完整。(8分)时间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82年1982年宪法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6课古希腊民主制度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①古希腊多山、多港、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②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③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④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2、古希腊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政治类型: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君主制、寡头制、僭越制4、公民的定义: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性。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1、雅典由君主制向贵族制转变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②根据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③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④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意义:改革动摇了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3、克里斯提尼改革(前6世纪末)“陶片放逐法”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权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4、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1、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提案)、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3、、一些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的建立。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意义:1、伟大文明的催生剂: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民主政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3、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局限: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第7课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君主制2、公元前6世纪末,共和国(贵族共和制)①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②保民官的设立: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3、帝制①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②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公开实行君主统治。罗马法的发展1、表现形式:习惯法→成文法①《十二铜表法》: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评价:是古罗马的第一步成文法。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②《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查士丁尼法典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意义: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2、适用范围:公民法→万民法3、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1、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3、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4、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5、局限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A.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B.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C.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D.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2、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汉谟拉比法典》D.万民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1688年1、背景①13世纪,《大宪章》的签订,议会制度基本形成;②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③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尖锐。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3、过程:①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②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③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妻子玛丽共同执政,称这场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7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