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六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训练
第六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训练第一节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技术的效果和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发展。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物化的有形技术和非物化的无形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现代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技术;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教育规划与开发技术、教学设计与组合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技术、教学信息传播与交互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教学管理与控制技术等。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面临着许多变革和挑战,对人类学习过程和知识本质的新理解促使教育者反思隐含在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概念。信息与通信技术进步,改变和扩大了支持课堂学习和远程学习的可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数字化,其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和经济。因而,人们过去长期接受的怎样创设、存储、使用资源的观念也面临挑战。总之,时代创造了思考教育技术含义的新环境。为了强调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在现阶段要融合和运用更多的现代媒体、现代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现代方法论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故以“现代教育技术”之称。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训练是针对教师进行的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及应用技能的从业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培训,达到澄清和加深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提高和增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教学,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服务教学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技术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教育技术并非与媒体技术同生共存的。戴维•米切尔曾指出:“实际上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教育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教育技术就产生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在中国是以“电化教育”出现,并从“电化教育”综合发展演变而来。教育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视觉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视听传播阶段和教育技术阶段四个阶段。1910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电影目录,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创立了视觉教学部。其最初的使命是促进人们对视觉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的理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1919年开始幻灯教学的实验;1932年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委员会”。随着胶片和幻灯片质量、无线广播、录音、有声电影的技术进步和电视的出现,加快了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并且由视觉教育发展为视听教育。随着视听教育的广泛开展,出现了相关的视听教育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把人类的学习经验分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自塔底至塔顶分为十个层次:有目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示范、室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无线电、录音、静态图画、视觉符号和词语符号。“经验之塔”反映的观点是,教育应从具体入手,逐渐向抽象发展。位于中层部分的观察经验,易于培养观察能力,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底层做的经验易于理解,上层的抽象经验,易于获得概念,有利于应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视、语言实验室等更现代视听媒体被用于教育、教学领域。随着各种各样现代化视听媒体,如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录音、电影和电视等在教育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开始重视对这些媒体使用效果的实验研究。该研究通常是将借助媒介的学习与不借助媒介的常规学习加以比较。对媒体的研究发现,选择媒体时应该取长避短,综合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对媒体使用的考察和研究还发现,使用各种现代媒体并没有对教育产生太大变革,并不能成为教科书的替代物。任何教学过程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恰当运用各种媒体,综合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使之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随着教育理论和媒体技术发展,视听教育的名称已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20世纪60年代,围绕教育技术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体系。从1963年到2005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学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形成。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讨论推行电影、播音教育时,提出并确定了“电化教育”(最初直译为ElectrifyingEducation)这个名词。1985年南国农主编的《电化教育学》将电化教育的定义表述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该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强调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目标是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电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其内涵是如何将多种媒体恰当地用于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教育技术重视教育理论与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教育技术无论从研究层次、范围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比电化教育更为深广。我国于1993年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目录进行重新修订时,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改名为教育技术专业。1999年,教育部对教育技术学进行了定义:“教育技术学是在视听教学和程序教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发展,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网络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赋予了BlendingLearning新的含义: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由于BlendingLearning新含义所标识的当代教育技术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上,说明人们的认识在深化、在提高,说明教育技术理论在不断向前发展,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正在深入发展的鲜明标志。二、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关于教育技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分析得出: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定义,可以分为“媒体——工具论”、“手段——方法论”和“理论——实践论”。“媒体——工具论”观点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手段——方法论”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理论——实践论”观点始终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5年先后给出了多个不同的定义,尤其是1994年定义的提出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该理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定义为:“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源于美国学者巴巴拉•西尔斯(B•Seels)和丽塔•里齐(R•Richey)两人合写的《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该书于1994年出版,在美国教育技术界引起震动,而且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过程是广义上的学习过程,是“学与教”的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学习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学习资源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施、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设计的内容是指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环节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是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整合和集成,用于教学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对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等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也可以说,开发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或“产品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开发领域的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新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是一个大系统工程的具体规划和实施。利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对新技术包括各种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包括对教育系统管理、教育资源管理、教学设备管理和学科科研管理。评价是指对教育技术领域的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等方面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并及时反馈,使其达到优化。1994版定义的引进对于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2005年,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其内容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该定义把原来的“forlearning”(为了学习)明确地改为“facilitatinglearning”(促进学习)。“为了学习”强调的仅是“学”;“促进学习”则既强调“学”,更重视“教”。由“为了学习”转向“促进学习”,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高。何克抗教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能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其定义为“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节常规教学媒体运用技能训练常规教学媒体主要指视听媒体,视听媒体一般区分为非放映类视听媒体和放映类视听媒体两大类。一、非放映性视听媒体1.印刷媒体印刷材料在教学中使用得非常普遍,包括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挂图等,它是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媒体。印刷材料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信息比较稳定,比其它的媒体更能做长时间的呈现。由于印刷材料主要运用文字符号传递信号,提供的是一种抽象经验。因此,印刷材料必须与其它媒体或教学活动,如讨论、图片、视听教材等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1)图片。指的是一些表示事物和现象的照片,或与照片类似的线条画和绘画。图片的优点是可以把抽象的信息转化为较现实的形式,使教学从戴尔的“经验之塔”的词语符号层次转变到较为具体的图片层次。不足之处,图片是平面的,不能表现事物和现象的运动。(2)图示材料。是一些非摄影的、平面的,包含语言和象征性的视觉线索,通常采用用文字、符号图形、线条等把所要表达的信息要点或它们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图示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能以较为简洁的形式,突出而概要地说明教学信息的要点和重点,还可进行一定的比较,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中常用的图示材料包括各种简略图、图表、广告和漫画等。简略图不含有内容的细节,是采用线条的组合来表示人、地、物和概念,通常还用来表示布局、相互关系以及解释过程;由于省略了细节,简略图比照片更容易突出教学要点。常用的图表有用来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图;用来表示物体、事件等的类属关系
本文标题:第六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9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