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礼记·大学(节选)关于《礼记》《礼》,关于祭祀仪式程序的记录“《礼》,古经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汉书·艺文志》)“七十子后学所记也”(郑玄注)戴胜选取了四十九篇,叫做《小戴礼记》,即《礼记》《礼记》是用以阐述《礼经》经文的意义,或对经文的内容加以补充的辅助性资料。关于“大学”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小学),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大戴礼记·保傅》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郑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熹《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本文所论述的核心,朱熹归纳为“三纲领”和“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反复论述的就是这些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读文释义第一层阐述“三纲领”的内涵和意义。文章开宗明义,直揭“大学之道”即教育的根本宗旨。而以“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则极为鲜明地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把这高尚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这是从个体的道德修养向全民的道德升华的努力。而其最终的目标,是“止于至善”,即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读文释义第二层阐述“八条目”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八条目是阐述实现上节所说的教育宗旨或目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本文标题:礼记-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1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