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九课死海不死【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虏、塌、眷、邪”四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塌陷、悔改、浮力、俘虏、家眷、好端端、改邪归正、勃然大怒、执迷不悟。掌握“违背、暗中”等词的用法。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及读写下列词语:塌陷、悔改、浮力、俘虏、家眷、好端端、改邪归正、勃然大怒、执迷不悟。【教学难点】会用所学重点词语造句并在实际交际中运用。一、新课导入师:历史上有位非常著名的奴隶统帅,你们能想到他是谁吗?生:斯巴达。师:斯巴达的身份是什么?生:奴隶,角(jué)斗士。(注意这个字读“jué”)在西西里第二次奴隶起义以后的第25年,罗马的意大利本土发生了一次震惊整个南欧的伟大的奴隶起义,领导起义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奴隶领袖──斯巴达克。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今天的保加利亚一带)人,在战争中被罗马人俘虏。奴隶主看中了他强壮的身体和高超的武艺,想把他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就送他进了罗马城南边的加普亚城角斗士学校。角斗是罗马奴隶主最喜爱的一种十分野蛮和残忍的娱乐。每逢举行角斗的日子,看台上总是坐满了奴隶主观众。先是角斗士带着盾牌短剑走出场。接着,从地下室里把饿狮或者猛虎赶进来。突然,全场爆发一阵鼓噪声,人和兽的角斗开始了。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不是角斗士把猛兽杀死,抛在一旁;就是野兽把人撕成碎块,在那里狼吞虎咽。到了这时候,奴隶主才感到心满意足,高声喝起采来。后来,罗马人不满足于人兽相斗,还要观赏角斗士和角斗士相斗。他们经常强迫非洲人和鱼雷斯人对阵,非洲人手持长矛和盾牌,色雷斯人用圆盾和短剑。双方在场上格斗的时间越长,越受到疯狂的喝彩。对上场怯战的或者是打不了几个回合就倒下的角斗士,观众就大喊:“用鞭子抽他,杀死他,用烙铁烙他,他为什么怕刀……他为什么那样怯懦地倒下去,太不够味了!”有时候,那倒下去的满身血污的人会突然跳起,踉踉跄跄地又投入格斗,但是走不了两步,就被对手刺穿了胸膛。每杀死一个角斗士,就把干沙撒在一滩滩的鲜血上,再叫另外一对角斗士出场。角斗士就这样一批批地死去。奴隶主为了保持这种娱乐事业继续下去,在罗马城和其他许多地方开办了角斗士学校,不断挑选身体够条件的奴隶送去受训。渐渐地,在角斗士学校里,聚集了这样一批奴隶:他们一个个都十分健壮、强悍,可是生命最没有保障。二、词语例释1.俘虏:缴获(动),打仗时捉住的敌人(名):释放~。~了敌军师长。2.奴隶:第一课时广义地说,奴隶就是被限制太多的人。现代社会中虽然没有了地主和奴隶主,可各种各样的奴隶却大量存在,他们是被现代科技及其带来的丰富物质产品束缚着的人。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几种奴隶是:房奴,网奴,手机奴,学位奴,情奴,电视奴等。意:完全听从于某种具有支配力量的影响的人;不能自主的人。3.统帅:1)统率武装力量的主帅。2)统辖率领。同:统领、率领。他曾统帅千军万马进行远征。4.塌陷:坍塌并往下陷。眼窝~。同:坍塌。5.悔改:同:悔过,改正。句:面对人们的谴责,他却丝毫不思悔改。6.处决:意:1)执行死刑。2)处理决断例句:大会休会期间,一切事项由常委会处决同:处斩,斩首,枪毙,击毙。7.家眷:意:眷属。有时专指妻子。8.好端端:(~的)形容情况正常、良好:~的,怎么生起气来了?丨~的公路,竟被糟蹋成这个样子。9.此起彼伏:此:近指代词,这里;彼:远指代词,那里;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例句:随着旋律此起彼伏,步步高昂,人们的心灵被其震撼了。同:此伏彼起、升腾跌宕10.改邪归正:【解释】: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示例】:这才叫~,惩创善心。◎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改过自新、弃暗投明反义词执迷不悟、死不改悔歇后语脱了旧鞋换新鞋11.勃然大怒:释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或指萎勃不高兴。形容人大怒的样子。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示例周瑜听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反义词喜笑颜开近义词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气急败坏怒目相视、横眉怒目、大发雷霆、恼羞成怒12.经年累月:解释经:经历;累月:连月。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出处1.隋·薛道衡《豫章行》:“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2.明·孙仁孺《东郭记·为衣服》:“幸有章子前去,可以无虞,教俺不须记挂,但虽则如此,千山万水,经年累月,好是悬悬。”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久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不要说十日半月,即~,也是烦难。”近义词经年累稔、连年累岁、长年累月三、课后练习P204一1.他们的做法违背了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行为准则。2.暗中指导着他。3.欢呼声此起彼伏。4.对自己的错误执迷不悟。5.经年累月。【板书设计】奴隶,角(jué)斗士。【作业布置】抄写本课词语【课后反思】第十九课死海不死【教学过程】一、词语下半部分:1.执迷不悟:释义执:坚持;迷:迷惑,分辨不清;悟:觉悟。坚持错误,不知觉悟。出处《梁书·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巴金《秋》:“他暗暗地在责备这个年青人~。”近义词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屡教不改反义词迷途知返、浪子回头、悬崖勒马歇后语拿着谜语猜不出2.违背:不符合;不遵循。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们的意愿。3.暗中:暗中摸索,暗中勾结,暗中帮助。(让学生造句)二、模仿造句。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P205课后练习三模仿造句。1.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三、课后练习P204练习二1.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2.听了这个消息后,他勃然大怒。3.根据我的猜测,我认为今天你会来。4.不,她安然无恙。5.因为这么做违背了大家的意愿。【板书设计】执迷不悟违背暗中【作业布置】抄写本课词语。【课后反思】第十九课死海不死【教学目标】通过质疑、分析,懂得“死”与“不死”的辨证关系。【教学重点】质疑、分析,理解文章。【教学难点】通过质疑,懂得“死”与“不死”的辨证关系。【突破口】课题《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又说不死,是否互相矛盾?这海到底是死海还是不死的海?教学过程导入:死海:(英文名称:theDeadSea[1])阿拉伯语作al-Bahral-Mayyit,希伯来语作Yamha-Melah(意为“盐海”)。死海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有“世界肚脐”之称。死海里高浓度盐分的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因此被称为死海。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内陆盐湖,地球陆地上最低的水域,(地球最深为马里亚纳海沟)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公尺(1,312尺)。北半部属于约旦;南半部由约旦和以色列瓜分。然而在1967年以阿战争后,以色列军队一直占领整个西岸。盐度是普通海水的10倍。一.阅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死海不死”的原因:①死海的地理位置及命名。②举例说明死海不死(人不会淹死)。③传说。④科学解释死海不死的原因(特征:浮力大。)2.死海的形成(死):⑤说中死海的形成。⑥科学的解释死海形成的原因(形成原因:矿物质沉淀。)3.死海的现状及未来:⑦死海的过去及现状。⑧死海的未来与预测。二.研读课文,提出质疑(先由学生提出质疑内容,老师归类后再一一质疑)。1.质疑课题,或提出突破口:标题上的两个“死”包含着一对矛盾,产生悬念,吸引人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前一第三课时个“死”字指没有生命,海的干涸、消失;后一个“死”字指淹死、死掉,作动词。“不死”,指它浮力大(死海的特征),人不会下沉,也不会淹死,并有开发利用的前途。因而“死海不死”并不自相矛盾。2.为什么开头两段用引号,后来又不用呢?(有引号的是特称,有3处,在文首可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并有否定它的“死”;没有引号的地方仅指一个内海的名称。)三.质疑数字。1.质疑确数:①第四段中的确数:135.46亿吨氯化钠;63.7亿吨氯化钙,20忆吨氯化钾。(尽管在现代测试条件下科学实验的结果能增强其可信度,但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盐称一称。因此,只能用约数表示。)②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5至17公里。(“80公里”是能测量得出的,应该是确数。“东西宽5至16公里”这一句表达得不准确,应该这样表达“死海最窄处是5公里,最宽处有16公里。”)2.质疑约数(第四自然段):①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能否用24%来表示?(不能。因为23-25%是一个概数,大致在这个范围。如果改为24%则是确数,与实际不符。)②:“海水平均深度约30米,最深的地方约有100米。”这个表达准确吗?(准确。)【板书设计】1.“死海不死”的原因:2.死海的形成(死):3.死海的现状及未来:【作业布置】完成p206课后练习第六大题。【课后反思】第十九课死海不死【教学过程】一、课文下半部分:四.质疑词句。1.质疑词: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第一段)(竟,表示出乎意料。甚至,表示更进一层。人们总以为浩浩荡荡海水中有无数生物,然而,死海却与众不同,并殃及周围生态环境,令人惊奇。)2.质疑语句。①第一段中“如此浩荡”与前文那些语句相照应?(与“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相照应。)②第四段首句“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其作用如何?(这是一句设问句,自问自答,又是承上启下的过度句。由事实与传说转到科学数据的具体说明。)五.质疑段落。1.第二段的事实已经证明死海不死,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其作用是什么?(因为第三段引用历史传说来证明死海不死,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2.如果把第三段放在第四段后面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先写奴隶在海里屡淹不死,这样,就在读者心里产生疑问,难道真的有神灵保佑?急于想从文章里去寻找答案。这样文章就有了吸引力。读起来就有味。反之,就不会有这种效果。)3.同理,第五段用传说来反映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为下文阅读科学说明死海成因增加了阅读兴趣。4.去掉两个传说,这篇说明文能成立吗?为什么?讨论后明确:能成立。因为:①去掉传说不影响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的介绍。②但是,增加传说,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能提高人们(文化层次不高的人)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为阅读下文的“死海成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还是增加传说为好。七.文末“死海真的要死了”这句中的后一个“死”字的含义是“干涸”、“消失”的意思。那么死海真的要死了吗?为什么?1.死:文中根据作者的推测“近十年来死海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照这样的速度下降,死海数百年后自然会干涸。原因是死海海水的蒸发量大于河水的注入水量。2.不死:死海的蒸发量是一个变数,而且海水的蒸发量与海面面积是成正比关系。①蒸发量小于河水注入量:死海不死。③发量等于河水注入量:半死不活。④除天气变化、地壳的变动等偶然因素,死海盆地的气候干旱少雨,全年的降水量加在一起不过50—60厘米。因此蒸发量也会变小。另外,海水下降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海水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如,第四课时以色
本文标题:第十九课死海不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3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