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十二章水电站渠道及隧洞2
第十二章水电站渠道及隧洞第二节压力前池及日调节池一、压力前池压力前池是引水渠道和压力管道(或称压力水管)之间的连接结构,见图5-6。它的作用包括:①加宽和加深渠道以满足压力管道进水口的布置要求;②向各压力管道均匀分配流量并加以必要的控制;③清除水中的污物、泥沙及浮冰;④渲泄多余水量。此外,当水电站负荷变化因而水轮机引用流量迅速改变时,压力前池的容积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反射压力水管中的水锤波,同时抑制渠道内水位的过大波动。正因如此,压力前池是无压引水系统中的平水建筑物。图12-4为北京模式口水电站压力前池布置图。由图可见,压力前池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池身及扩散段。它们可以看作是渠道的扩大段。池身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压力水管进水口的要求。扩散段的两侧墙及底坡扩散角不宜大于10°,以保证水流平顺,水头损失小,无脱流及漩涡。(2)压力水管的进水口。一般为墙式,其布置及设备见第六章。(3)泄水建筑物。一般为沿池身一侧布置的侧堰,也可采用虹吸式泄水道。侧堰简单可靠,但前沿较长、水位变化较大,加设自动控制闸门能提高单宽流量,但必须稳妥可靠。虹吸泄水道泄流量大,但结构复杂,泄流量变化突然,可能引起水位振荡,不能谊泄漂浮物,易封冻。泄水建筑物应能在上游最高水位下渲泄进人渠道的最大流量。(4)排污、排沙、排冰设备。污物及泥沙可由渠首进人渠道,也可能在渠道沿线进人,必须予以清除,以防进人压力水管。在严寒地区还要设拦冰及排冰设备。压为前池一般都布置在靠近厂房的陡坡上,以缩短压力水管的长度。建筑物和水的重量、水的推力、渠道和前池的渗漏都增加了山坡坍滑的可能性,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其地基稳定间题。图12-4模式口水电站的压力前池(a)平面图;(b)纵剖面图二、日调节池担任峰荷的水电站一日之内的引用流量在零与Qmax之间变化,而引水渠道是按Qmax设计的,这意味着一天内的大部分时伺,渠道的过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渠道下游沿线有合适的地形建造日调节池,如图11-6所示,则情况可大为改善:日调节池与压力前池之间的渠道仍按Qmax设计,但日调节池上游的渠道可按较小的流量进行设计,当日调节池足够大时(该容量可按水电站的工作方式通过流量调节计算求得),设计流量接近于水电站的平均流量。运行过程中,水电站引用流里大于平均流量时,日调节池予以补水,水位下降;水电站引用流量小于平均流量时,多余的水注入日调节池,使水位回升,这样,上游渠道可以终日维持在平均流量左右。当引水渠道较长、水电站负荷变幅较大时,增设日调节池有可能降低整个输水系统的造价并改善其运行条件。显然,日调节池越靠近压力前池,其作用越大。当河中含有泥沙时,日调节池很容易被淤积,所以在含沙量大的季节中,最好使水电站担任基荷,而将日调节池进口封闭。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水电站渠道及隧洞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3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