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十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整体思路;了解财务报表体系及报表间的勾稽关系;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点;掌握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公司进行实际评价和判断。[疑难问题解答]1.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如何理解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一)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变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的财务信息。(二)财务分析则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三)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还包括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前景分析,等等。它是以财务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的,事实上,财务活动的许多内容已经超过了会计学的范畴,而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财务报表作为分析对象,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如何理解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和前景分析四者之间的关系?(一)经营战略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主要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包括对公司所有行业和公司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进行分析。会计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公司会计反映基本经营情况的程度。通过确定存在会计灵活性的环节,评价公司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当性,分析师可以评估公司会计数据对真实经营情况的歪曲程度。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运用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前景分析则是结合公司当前的业绩及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财务报表预测和估价。(二)经营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第一步骤,是对公司主要概况的初步熟悉,对公司行业选择、竞争定位和公司战略等经营战略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后续的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前景分析提供比较基础。会计分析主要是对公司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评价,分析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估计的稳健或是激进程度,即公司会计对现实经营情况的反映程度。会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运用现金流量和脚注信息消除会计对经营情况的歪曲,还原公司的真实会计数据。因此,合理的会计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经营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定量分析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前景分析则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后一个步骤,它综合了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对公司的未来进行预测,并将预测转换为对企业的价值估计。[名词解释]1.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2.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在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变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的财务信息。3.比较分析法:是利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同一性质或类别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差异,分析原因的一种方法。4.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测定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它又可具体划分为主次因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及连锁替代法等。5.趋势分析法:是将前后两期以上的财务报表资料并列比较,以了解前后各期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及其趋势的方法。根据比较方式的不同,比较财务报表又可分为绝对金额比较报表、共同比比较报表及趋势分析比较报表等。6.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分析,它用相对数来表示,因而又称为财务比率。该比率指标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财务比率的种类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的流动或运转能力指标、举债或偿还长期债务能力指标、投资人及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等。7.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取得现金或将资产转换为货币资金,用以偿还企业债务的应变能力。根据债务的期限,可以将企业偿债能力划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8.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的现金余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现金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现金数额,它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项目查到;流动负债总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各项流动负债的总额,它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数得到。9.流动比率:是指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了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究竟有多少元的流动资产可供偿还之用。10.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变现力较强的那部分资产,一般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等项目。由于存货变现的周期较长,且受市场因素影响很大,流动性相对较低;而待摊费用则是预付性质,不可能变现,因而不将二者计入速动资产之列。如果企业有较大数额的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大量预付货款,原则上也应排除在速动资产之外。1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本期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来说明存货平均进出的次数,进而测试出企业产品的适销程度与经营绩效的高低,也可从中观察存货中有无滞销品的存在。其中,销售成本是指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的存货平均余额则是指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的算术平均数。这个指标还可以用天数来表示,即存货周转天数,用计算期天数除以存货周转率得到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这一计算期内存货每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在实际计算时,经常以一年作为一个计算期。1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货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间的比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收回,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示收现的时间越短,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小。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包括应收票据在内,因为两者均为赊销产品(商品)而产生的债权;销货净额则指赊销收入净额,因为若现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根本不存在计算收现速度的问题。但企业外部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一般无法取得赊销收入净额,则也可按销售净收入计算,即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销售退回之后的净额。同样地,这个指标也可用天数来表示,用计算期天数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即得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3.营运资金周转率:是指一定期间的销售净收入与营运资金平均余额的比率。销售净收入是指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销售退回之后的净额,营运资金则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之后的金额,营运资金平均余额是指期初营运资金与期末营运资金的算术平均数。14.全部资产流动率:也称为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销售净收入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同样地,这个指标也可以用全部资产周转天数来表示,通过计算期天数除以全部资产周转率得到。全部资产周转率越高,即周转次数越多,资产的周转天数就越少,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越高,即同量的资产能提供更多的生产经营成果。15.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即借入资金占企业总资金来源的比例,它能说明企业的债务状况、负债能力及债权保障程度。16.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反映了企业所有资金之中来自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比例。17.有形净值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的变形,这一指标是用于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表明企业一旦发生周转困难时,债权人可受保障的程度。18.利息保障倍数:也称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中,“息税前利润(EBIT)”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负之前的利润,即“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在我国的利润表中并未将利息费用单列,因此一般用“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来测算。19.所有者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固定资产总额之比,该指标说明了企业投资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是否全部或部分来自所有者权益,若比率高于100%时,表示企业自有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外,尚有余额,可供经营周转使用;若比率不足100%时,则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己有部分须依赖于外部借款,营运资金则完全是借入资金。20.固定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是以固定资产总额除以长期资金总额(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计算得到。该指标旨在说明企业投资于固定设备的资金,是否全部或一部分来自长期资金。倘若该比率低于100%,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只占长期资金的若干部分;反之,若比率高于100%,则表示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己有若干部分来自短期资金,不符合稳健的理财原则。21.销售利润率:又称为净收益与净销货比率、纯益率,是指不扣除利息费用的净收益(税后利润)与销售净收入的比率,即税后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与销售净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表示每一元销售净收入所提供的净利润。销售利润率越高,营业收入的盈利水平就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也越强。22.销售利税率:是指利税总额与销售净收入的比率。其中利税总额是指利润总额和流转税总额之和,利润总额和流转税的合计数代表企业实际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流转税总额可根据损益表中“销售税金及附加”及增值税明细表中有关数字取得。该指标表明每一元销售净收入所提供的利润及流转税额,它不仅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贡献程度。23.成本费用利税率:是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是企业为取得利润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它与利润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它表明每一元成本费用支出所获得的利润额。24.全部资产利润率:又称为全部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税后利润(净收益)加上利息支出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在我国,经常将全部资产利润率称为资产利润率,并按利润总额计算。全部资产利润率表明企业运用每一元资产所能提供的净利润,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所用与所得的关系。25.净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又称为净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企业税后利润与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这一指标常用来衡量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表示每一元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资本实际分享的净利润。26.资本金利润率:是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金,一般地,它应与企业实收资本金额一致,它代表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金。这一指标表明了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每一元所得的利润。27.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企业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与平均普通股东权益的比率。普通股东权益报酬率显示了企业经营者是否成功地扩增了普通股投资人的报酬。用这一指标与销售利润率、全部资产报酬率及净资产报酬率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举债是否有利于普通股东。28.普通股每股收益额: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每股普通股享有的利润额。该指标直接反映每一股普通股的获利能力,它是影响股票价格行情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普通股每股收益额越大,获利能力就越强,股票市价也会越高。29.市盈率:也称为股价与收益比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额的比率。该指标表明企业普通股股票每一元的收益在证券市场上的价值。它常用来判断股票是否具有吸引力,递增的市盈率反映投资者认为该企业有发展的潜力,而递减的市盈率则显示投资者认为企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3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