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六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本章结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汇率制度与政策效应→金融隔离经济中的MF模型→两国MF模型学习目的:1,了解MF模型、金融隔离经济、IS曲线、LM曲线、BP曲线、溢出效应等概念。2,理解汇率制度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3,掌握MF模型的图形分析方法。16.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导案例:泰国货币危机的导火线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这一措施立即成为货币危机的导火线。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人们纷纷抛售泰铢,使其对美元的汇率很快下跌了50%。在总结教训时,人们发现蒙代尔早就发现了问题,即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在货币危机之前,泰国三者并存;这是它发生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为什么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MF模型是如何证明这个问题的?16.1-1MF模型概述MF模型是蒙代尔和弗莱明提出的以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一般均衡为基本分析框架的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MF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其一是希克斯和汉森提出的IS-LM模型,它把货币机制特别是利率纳入封闭经济一般均衡讨论。其二是米德的国际收支理论,它提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目标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而且要实现外部均衡,并把汇率机制纳入一般均衡分析。MF模型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在两国模型分析中,它说明一国经济政策对别国产生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活动的理论基础。它论证了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这可帮助我们了解泰国货币危机和欧元产生。16.1-2基本的MF模型的假设条件基本的MF模型分析一个开放的小国,具体的假设条件是:1.价格水平不变。该假设可使分析简化;它也符合上世纪60年代的现实情况。这意味着它考察的对象与凯恩斯主义相同,即处于萧条状态下的经济,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这也意味着产出由总需求决定。在扩展的MF模型中,人2们可以取消这个假设。**,PPPp(16.1-1)P为本国价格水平;P*为外国价格水平;横杠表示相应变量为常数。2.假设考察对象是开放的小国,而且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iKKi),从而本国利率取决于外国利率。开放在理论上代表取消贸易壁垒,资本自由流动。*ii(16.1-2)i为本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如果本国利率较高,大量资本流入会使利率下降;如果本国利率较低,大量资本流出会使利率上升。由于本国是小国,本国利率与外国利率相等,才能使资本停止流动,使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3.货币供给M存量是国内信贷资产D与外汇储备资产R的总和。RDM(16.1-3)该假设使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长期分析中可认为国际收支平衡,或0R,从而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可能失衡,由此引起的外汇储备变化又影响着货币供给,从而后者具有内生性。这里隐含假设货币乘数为1。4.经济中存在3个市场,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16.1-3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是商品市场均衡线,表示能够使商品市场实现均衡的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图16.1-1资本完全流动下的MF模型在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均衡方程式可以写成:eYVYSeXGiI,;0,0,0,0,0eYYeiVVSXI(16.1-4)IS曲线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其方程体现的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16.1-4)的左方是去掉消费的总需求;右方是去掉消费的总供给。总供给还应包括税收;为分析简化,这里采用常见作法,即假设税收为0。I(i)表示投资I是利率i3的函数;Ii为对利率的边际投资倾向,即dI/di,它小于0,表明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X(e)表示出口X是汇率e的函数;Xe表示对汇率的边际出口倾向,即dX/de,它大于0,表明出口是汇率的增函数。S(Y)表示储蓄S是收入Y的函数;Sy为边际储蓄倾向,即dS/dY,它大于0,表明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V(Y,e)表示进口V是收入和汇率的函数;Vy为边际进口倾向,即dV/dY,它大于0表明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Ve为对汇率的边际进口倾向,即dV/de,它小于0,表明进口是汇率的减函数。由于在固定价格背景下进行分析,所以方程中不考虑价格的作用。根据这个式子可得出IS曲线的斜率。0iYYISIVSdYdi(16.1-5)IS曲线斜率为负值,它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和储蓄等漏出的增加;维持商品市场均衡就要求增加投资这种注入,从而利率必须下降。IS曲线左边的点反映注入大于漏出,其右边的点反映漏出大于注入。16.1-4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线,表示能够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的收入Y与利率i组合点的轨迹。在开放条件下其均衡方程可以写成:iYLRDM,;0,0iYLL(16.1-6)(16.1-6)的左方是货币供给,右方是货币需求。L(Y,i)表示货币需求L是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LY表示对收入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即dL/dY,它大于0表明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Li表示对利率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即dL/di,它小于0,表明货币需求是利率减函数。根据式(16.1-6)可得出LM曲线的斜率:0iYLMLLdYdi(16.1-7)LM曲线有正斜率,或者说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当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将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时,它需要其他因素刺激货币需求相应减少,从而利率必须上升。LM曲线左上方的点反映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LM曲线右下方的点反映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6.1-5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的BP曲线BP曲线是能够使国际收支平衡的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其行为方程是:0,iKeYVeXBKi〉0(16.1-8)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B=0表示国际收支平衡。K为资本净流入。K(i)表示资本净流入K是利率的函数。Ki为资本流动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dK/di。由该式可以得到BP曲线的斜率。若iK,则:0iYBPKVdYdi(16.1-9)BP线是由外国利率i*决定其高度的水平线。该线上方的点反映国际收支顺4差;只要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就会有无穷多的资本流入;从而收入变动通过进口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该线下方的点表示存在国际收支逆差。16.1-6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当开放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上述3条曲线必然相交于同一点(由图16.1-1的E点所示);该经济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如果经济处于其他位置,它就会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向均衡点运动。假设期初该国处于A点,它会受到3种压力。其一,A点在BP线下方,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从而发生资本外流。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使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减少,从而利率上升;这种力量由A点向上箭头所示。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使外币汇率上升,这有助于增加出口和国民收入;这种力量由A点向右箭头表示。其二,A点在IS曲线左边,这意味着注入大于漏出,该经济得到向右方移动的力量。其三,A点在LM曲线右方,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该经济得到向上方移动的力量。这些力量的合力将推动A点向E点移动(可能出现螺旋型运动轨迹)。16.2汇率制度与政策效应背景知识:蒙代尔悖论蒙代尔悖论指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也称三元悖论。它被克鲁格曼用于分析工业国的货币危机,发现三者并存是货币危机的原因之一。蒙代尔是如何论证三元悖论的?它与货币危机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分析的对象是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16.2-1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力我们判断政策效力的标准是看它能否调节国民收入。在基本的MF模型中,假设物价不变,所以分析中不考虑通货膨胀问题。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例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通过增加贷款刺激收入增长时,伴随着利率下降;后者会引起资本外流、本币对外贬值、出口增加和投资增加,进一步推动收入增长。我们可用图形分析这种比较直观的形式说明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汇率的作用。在图16.2-1中,假设期初该国处于A点。现在政府推行一次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使LM0曲线右移到LM1的位置。其右移的原因是在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市场均衡要求货币需求增加;在利率既定时,收入增加才能使货币需求增加。这使该经济暂时性由A点移动到B点,表明本国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它们又引起资本外流和进口增加,使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5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外币汇率上升;后者又使该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净出口得以增加。同时,利率下降也会使投资增加。净出口和投资增加共同推动IS0曲线右移到IS1的位置,该经济又由B点移动到新的均衡点E。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增加,外币汇率上升,但是利率不变。图16.2-1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其次,我们用方程式解出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的大小。对(16.1-4)、(16.1-6)、(16.1-8)所表示的3条曲线的方程进行全微分,得到:dGdeXVdiIdYVSeeiYY(16.2-1)dMdiLdYLiy(16.2-2)0deXVdiKdYVeeiY(16.2-3)在这个线形方程组中,系数行列式为:0YiiYYieeLIKLSLXVD(16.2-4)用克莱姆法则可得到一般的(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乘数:0YiiYYiiiLIKLSLKIdMdY(16.2-5)0YiiYYiYLIKLSLSdMdi(16.2-6)0YiiYYieeYiYYiLIKLSLXVVIVSKdMde(16.2-7)本节假设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将iK代入上面的式子,得到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浮动汇率制的货币政策乘数为:01YLdMdY(16.2-8)0dMdi(16.2-9)0YeeYYLXVVSdMde(16.2-10)6dY/dM为货币政策乘数,即货币增量所带来的收入增量的倍数。di/dM为货币政策利率乘数,即货币增量所带来的利率增量的倍数。de/dM为货币政策汇率乘数,即货币增量所带来的汇率增量的倍数。这三个方程分别说明货币供给增加会使收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不会改变利率;货币供给增加会使汇率上升。16.2-2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力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是缺乏效力的。例如,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收入暂时增加。但是,它会导致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和本币对外升值。后者会使该国出口减少,抵消了政府支出增加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在图16.2-2中,假设期初该经济处于A点。现政府推行一次性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0曲线右移到IS1的位置。该曲线之所以右移,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要求储蓄增加以维持商品市场均衡;针对任何既定的利率而言,只有收入增加才能使储蓄增加。图16.2-2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力IS曲线右移使该经济暂时由A点移动到B点,利率上升,收入增加。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下,利率上升引起资本大量流入;即使收入增加引起进口增加,该国仍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在浮动汇率制下,后者必然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这意味着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净出口减少,这种力量迫使IS1曲线向左移动,直至它回到原来IS0曲线的位置。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外币汇率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它对收入和利率不起作用。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我们先用克莱姆法则,解出一般的(0iK)的财政政策乘数:0YiiYYiiLIKLSLLdGdY(16.2-11)di/dG=(-LY)/(LiiiSY-LYKi+IiLY)>0(16.2-12)0
本文标题:第十六章MF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