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六节新生儿用药答案:隐藏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清晰版自定义单元要点新生儿用药(1)新生儿药动学(2)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3)合理用药原则(4)剂量计算一、儿童年龄分段:(了解,科普知识)常见的是按生物学分期方法,可分为下列各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发育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也就是常说的十月怀胎。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至生后足28天。孕后28天至生后足7天的阶段称为围生期。3.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为婴儿期。4.幼儿期:1至3周岁,亦称托儿所年龄期。5.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也称学前期。6.学龄期:6、7周岁(入小学起)至11、12周岁(青春期开始之前),称学龄期。7.青春发育期:女童一般为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童为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一般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了解):不成熟1.脏器功能神经系统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2.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3.患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4.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三、新生儿的药动学特点(理解性记忆结论,曾出A型题)(1)药物的吸收(结合给药途径理解)①药物透皮吸收快: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硼酸、水杨酸、萘甲唑啉②口服剂量难估计:胃黏膜发育不完全,胃酸少,排空时间长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③直肠给药更方便:方便,避过肝脏首过作用,但作用有限④危重患儿须静脉:直接入血,相对迅速可靠。但仍有风险(静脉炎、药物渗出导致组织损伤或颅内出血)⑤不要肌肉或皮下:外周血循环不足影响吸收分布(A型选择题)地西泮、戊巴比妥引起急性中毒;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更易引起危险(2)药物的分布①小儿体液比重大,排出慢:足月儿75%~80%,成人60%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②血浆蛋白浓度低,结合差:总蛋白低,胎儿白蛋白亲和力低苯巴比妥、水杨酸类、磺胺类、呋塞米和维生素K3③脂肪含量相对少,游离多:足月儿12%~15%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④血脑屏障不完善,核黄疸:药物易透过,影响神经系统。胆红素入脑导致核黄疸。磺胺药、吲哚美辛、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维生素K、安钠咖、毛花苷丙等增加游离胆红素,胆红素入脑,导致核黄疸,严重者死亡(3)药物的代谢(特点要理解,具体药物要掌握)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代谢慢,半衰期长,易蓄积中毒!药物在体内两种主要生物转化过程:记忆:Ⅰ相酶缺乏:黄疸不退苯巴比妥、游离脂肪酸、氢离子、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和阿司匹林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导致胆红素入血,引发黄疸Ⅱ相酶缺乏:主要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泄的药物如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长给药时间间隔。(4)药物的排泄(牢记给药间隔)药物清除率低药物主要是经肾脏和随粪便排泄,少部分通过胆道及肺排出。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日龄越少,药物半衰期越长。小剂量,长间隔给药清除能力低,主要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抗生素等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一周内,q12h;一周后,q8h。(5)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易出考题,记忆)新生霉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吗啡导致呼吸抑制氯霉素导致灰婴综合征;磺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诱导可使新生儿出现溶血例题1.新生儿用药受哪些因素影响()A.给药系统B.体液分布C.酶系统D.肾功能E.血浆蛋白结合率[答疑编号11116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BCDE2.出生14天内的新生儿对维生素K清除能力和半衰期变化是()A.清除降低,半衰期延长B.清除升高,半衰期缩短C.清除降低,半衰期缩短D.清除升高,半衰期延长E.清除能力与半衰期与成人相似[答疑编号11116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3.氯霉素可导致新生儿出现()A.高胆红素血症B.高铁血红蛋白C.脑炎D.颅内压增加E.灰婴综合症[答疑编号1111601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4.新生儿葡萄糖醛酸酶活性不足,易引起()A.腹泻B.四环素牙C.低胆红素血症D.高铁血红蛋白E.高胆红素血症[答疑编号1111601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5.A.戊巴比妥B.新生霉素C.吲哚美辛D.奎诺酮类药物E.氨茶碱1)能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是()[答疑编号1111601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2)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的药物是()[答疑编号1111601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四、新生儿合理用药原则禁用的抗生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例外)、第一代和第二代喹诺酮类、耳毒性较大的氨基糖苷类以及新生霉素、硝基呋喃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乙胺丁醇等。例题:新生儿禁用的抗生素是()A.红霉素B.四环素类C.青霉素D.头孢类E.阿奇霉素[答疑编号11116010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导致婴幼儿牙齿着色,或合并牙釉质发育不全。五、剂量计算近年来多主张通过监测药物血浓度指导药物的剂量,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的间隔时间,尤其是对那些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及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需根据单次给药的血浓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出安全有效的首次负荷量、维持量及给药间隔时间,这样才能使其在体内既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又避免发生毒副反应。1.计算药物剂量的基本公式为:D=△C×VdD为药物剂量(mg/kg)。△C为血浆药物峰谷浓度差(mg/l),△C=预期的药物血浓度-起初的药物血浓度。首次剂量计算时,起初的药物血浓度为0,以后的剂量计算,△C为本次剂量所预期的高峰血浓度(峰浓度)与首次剂量的低峰血浓度(谷浓度)之差。Vd为分布容积(L/kg)。2.负荷量和维持量的计算方法:给予首剂负荷量的目的是为了迅速达到预期的有效血浓度。给予维持量持续恒速滴注是为了维持稳态血浓度。(1)首次负荷量计算公式为,D=C×VdC为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2)维持量和输注速度计算公式为:K0=K×CSSK0为滴注速率[mg/(kg·min)]。K为药物消除速率常数(min-1)。CSS为稳态血药浓度(mg/L)。
本文标题:第十六节新生儿用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