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陕政发〔2009〕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已经2008年第31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七大工程顺利实施。陕西省人民政府二○○九年一月三日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省政府决定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一、实施七大增收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2007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东部省份平均水平的40%,在全国排第28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全会提出,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到2020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实施七大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农产业比重逐步加大,农民收入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50.9%,工资性收入占到39.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到10%;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1%,二三产业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从外省经验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内,主要来源仍是家庭经营性收入。目前我省第一产业总量不足,二三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一产业空间大、见效快,同时又能为做大做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因此,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农业领域的增收潜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二)实施七大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4.1∶1,高于全国3.3∶1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农民收入水平也十分悬殊,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14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商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更大。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综合开发,既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也必将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三)实施七大工程是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要求。西部强省首先是经济强。实施七大工程,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和农村财富快速积累。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广阔的农村市场活力增强,必将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实施七大工程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增加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二、实施七大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二)目标任务。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以解决投入问题为重点,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强化措施,严格考核,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劳务输出和农民创业,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430亿元,工资性收入100亿元,加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确保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增加60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递增13.6%。届时,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3%,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二三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1%;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1%,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八年不懈努力,力争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基本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承载。科学制订七大工程实施规划,认真谋划七大工程承载项目,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七大工程实施工作,确保农民增收目标如期实现。坚持资源整合、多元投入。按照存量优化结构、增量重点倾斜的要求,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放大资金效应。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小额信贷为支撑,吸引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政府扶持、群众主导。促进农民增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同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集约经营、规模发展。把发展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基地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出效益。三、实施七大增收工程的主要任务(一)粮食单产提高工程。2007年我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229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省份相比明显偏低。今后五年,依靠科技进步,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省内粮食基本自给。突出抓好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四大作物,继续组织实施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植保工程以及千万亩粮食重大实用技术推广行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对粮食生产重点县扶持力度,力争2012年粮食单产提高到270公斤,总产达到1300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0亿元。小麦以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原两个区域为重点,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全面实施良种统繁统供,着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关中灌区推广适时晚播、机械条播、氮肥后移、早冬灌技术,渭北旱原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力争2012年小麦单产提高到285公斤。玉米主攻关中夏玉米和渭北、陕北及高寒山区春玉米,推广紧凑耐密型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加大地膜玉米推广力度,稳步增加关中夏玉米种植面积,着力提高陕北、渭北春玉米生产水平,调整渭北种植模式,力争2012年玉米面积达到1900万亩,单产提高到320公斤,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水稻在汉中、安康主产区全面推广旱育抛秧等增产节本技术,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力争2012年单产提高到415公斤。马铃薯在陕北主产区扩大种植面积,普及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三项关键技术,建设高标准丰产栽培示范区,推广模式化规模种植,力争201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地膜马铃薯300万亩,单产提高到190公斤(折粮),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二)果业提质增效工程。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质增效,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果畜结合,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打造陕西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到2012年,全省果园总面积达到1850万亩,水果总产达到18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030万亩、总产1200万吨,果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主要依靠新增挂果面积和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150亿元。推广关键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新增果园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良种苗木繁育,加快老果园更新换代。在苹果生产上着力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和认证,到2012年新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5万亩。加强洛川苹果生产、科研、营销、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果业加快发展。坚持果畜结合,生产有机果品。大力推广果畜沼循环模式,积极建设生态果园。在果业集中产区优先发展畜牧业,使果业大县同时发展成为畜牧业大县,解决果园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以畜促果,良性互动,在抓好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的同时,加快建设3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果园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新建气调库、产后处理生产线和冷链运输系统进行补贴,对龙头企业果品出口创汇实施奖励,对龙头企业深加工技术改造贷款予以贴息。加强现代化果品市场建设,开展果品期货交易。优化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度向北扩展苹果种植,积极发展山地苹果,在渭河以北形成苹果集中产区;在黄河沿岸和无定河流域形成红枣集中产区,在秦岭北麓形成猕猴桃集中产区,在秦岭南坡浅山地带形成柑橘集中产区。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时令水果。加强果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冰雹灾害频发地区加快建设果园防雹网。完善补贴政策,鼓励果农实施果实套袋、果园种草和机械化作业。(三)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80亿元。支持重点县建设。利用陕北、渭北地区自然资源和关中地区科技优势,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扶持建设一批设施蔬菜重点县(区),带动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发展专业化育苗。在设施蔬菜基地县建设一批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大力培育蔬菜专业化育苗主体,保障设施蔬菜产业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在全省建设一批设施蔬菜示范园区,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切实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四)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以生猪、奶牛为重点,创新畜牧业发
本文标题: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86 .html